学校主页

媒体关注

2014年10月22日
[安徽日报]爱在天际 追忆大师情怀

10月20日至21日,为纪念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50周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纪念“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大师郭永怀的大型原创多媒体音乐剧《爱在天际》,在四川绵阳精彩上演——

 

爱在天际 追忆大师情怀

■ 本报记者 桂运安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爱不能到达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科学不能到达的! ”在“郭永怀”先生的深情凝望中,四川绵阳的观众热泪盈眶,随之爆发出潮水般的掌声。四川绵阳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被誉为我国核武器研制的“摇篮”,也是郭永怀生前工作过的地方。 10月20日至21日,为纪念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50周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纪念“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大师郭永怀的大型原创多媒体音乐剧《爱在天际》在这里精彩上演。生动而感人的大爱洗礼,沐浴了现场每一个人,激起了一朵朵爱的涟漪。

 

“这是讲述大爱的动人故事”

  

和家人返回祖国怀抱时,郭永怀激动而憧憬;独自忙碌到深夜时,他仰望苍穹,要“踏月踩星去丈量九天”;新成立的中科大教室里,他对青年学生谆谆教导;艰苦的戈壁滩上,他对研究人员殷殷鼓励;核武器研究基地里,他与家中的妻子遥相思念、心心相印;飞机失事的瞬间,他与警卫员奋不顾身地相拥在一起,用生命守护着绝密文件……在近两个小时的演出中,《爱在天际》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催人泪下,很多观众眼角湿润,深深地被郭永怀先生为科学、为国家献身的大爱精神,以及郭先生与其家人之间真挚的情感所感动。

  

演出现场,华美的多媒体效果,营造出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受;荡气回肠的音乐旋律,烘托出郭永怀先生的大爱无声。 “不用说我都明白,等你来把天地震撼。 ”上世纪60年代初,郭永怀受命担任第二机械工业部九院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前身)副院长,领导“两弹一星”研制。由于科研的高度保密性,他常常数月不能与夫人、女儿见面。面对女儿的问询,郭永怀的夫人李佩先生总是微笑着说:“爸爸是个干大事的人,他的事情不能问。”爱在心中,不必言说;真情永恒,无需缠绵。 “同学们,我走了好多年了,可我的心从没离开你们。天与地、心与心,近在咫尺! ”结尾处,音乐从浩瀚的星空传来,大家似乎又见到了和蔼可亲的郭永怀先生,倾听他在天际叙说对国家、亲人和学生们的浓浓深情。一代科学大师的大爱和“中国梦”,虽远在天际,却也近在咫尺。

  

“老一辈科学家的大爱精神,是一座精神丰碑,永远值得后来人学习。”演出结束后,很多观众坦言。 “这部剧强调爱这个主题,把爱作为整部剧的出发点,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看完之后,非常感动。”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谈庆明表示。“这是一个讲述‘爱’的故事。”《爱在天际》编剧、导演,中科大人文学院兼职教授郁百杨说,创作这部剧时,就决心要让其成为一部充满人性和关爱的艺术作品,而非大而空的宣传品。因此,剧中着墨最多的不是郭永怀先生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是表达他对国家、民族、事业和亲人的真情和大爱。

 

“这是直击心灵的精神洗礼”

 

 舞台布景华美逼真,剧情富于感染力和震撼力,音乐旋律时而优美绵长、时而激情澎湃、时而深沉忧伤,演员们情感真挚、唱腔深情……“看完《爱在天际》,感觉经历了一次直击心灵的精神洗礼。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一位科研人员表示,特别敬佩郭永怀这样默默无闻、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大师,年轻人要坚守老一辈科学家做学问和做人的信仰。

  

中科大原创大型多媒体音乐剧《爱在天际》,是首批入选中国科协、教育部等支持的“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剧目之一,自2012年首演以来,已连续在合肥、北京、上海、武汉、绵阳等地演出21场。 2013年,该剧获中组部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特别奖;2014年,被列为我省十大演艺品牌之一,并成为 “校园大舞台——徽风皖韵进高校活动”演出剧目之一。

  

“他们是真正的共和国脊梁,大师精神,从未远去。 ”在武汉演出时,海军工程大学海工舰船动力工程专业学员王锐表示,看过之后更理解了何为“责任”和“担当”。 “比起通常的报告会、电影、书籍等教育形式,音乐剧的方式更受学生欢迎。 ”在合肥演出时,中科大物理系学生伍佳星说,全剧没有一句说教的话,没有一丝歌功颂德的色彩,却神奇地让观众流下了眼泪。“我们感动,因为他们首先是活生生的人。”中科大物理系博士生龙海威说,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的事迹很伟大,可要是被夸张、修饰地说出来,大家反而失去了兴趣。

  

不仅观众们感动,演员们也经受了一次洗礼。 “一个人学英雄、演英雄的机会不多,体验、饰演郭永怀,更是锻造了自己的心灵。 ”郭永怀扮演者、中科大人文学院兼职教授宋怀强说,听到郭永怀事迹后,曾连续3天睡不着觉,觉得不把它搬上舞台是个遗憾。为表现艰苦条件下的郭永怀形象,他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减肥”计划,并一直保持了3年。中科大附中老师史亚英,在剧中扮演李佩先生。她说,郭永怀对李佩先生的爱是一个切入点,对国家的爱是一个升华,两者的融合恰到好处,自己在表演时常因太过入戏而哽咽。 “以前只是因为爱好去跳舞,而这一次是用身体诠释心灵,这样的舞蹈更有灵魂、更能打动人。 ”剧中主要舞蹈演员周翕透露,为了演好戏,很多舞蹈演员腿都跌青了,却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

  

“没有任何刻意的设计,只把郭永怀先生一家人的平常生活以及他对年轻人的关爱和教导如实展示。 ”郁百杨认为,他只想把科学家的真事、真情告诉观众。“以大师大爱为内容,以高雅艺术为载体,以大型多媒体做支撑,这种体验式的教育平台,突破了传统的说教模式,深入人心,直击灵魂,为传播正能量提供了范本。”中科大团委副书记张平表示。

 

“这是自编自演的创新大戏”

  

“师生演校友、师弟演学长,本校师生演绎本校大师,是这部剧作的最大亮点。”张平介绍,《爱在天际》是中科大自编、自导、自演的创新大戏,编剧、导演郁百杨和郭永怀扮演者宋怀强,均为中科大人文学院兼职教授。绝大部分演员也由中科大学生担任,是一部地道的本校师生演绎本校大师的大型原创多媒体音乐剧。

  

“早在2007年初,就萌生了写一部纪念校内科学大师作品的意念。”郁百杨透露,《爱在天际》从最初筹划、故事搜集到剧本及音乐前期准备,历时6年多。 2012年,《爱在天际》剧组正式成立,并在中科大校园公开招募学生演员。没有受专业训练的学生,能否演好《爱在天际》?这是最初悬在郁百杨心头的疑问。“但中科大一脉相承的浓厚科学精神文化,让我有了信心和底气。”郁百杨说,剧组选拔演员并不看重演技,主要看对郭永怀先生的认识和认同。“演技高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从心底认同人物的价值观。 ”

  

《爱在天际》创新元素频现,“你懂的”“卖萌”等网络语言,自然地融入其中。为了更加尊重历史事实,郁百杨走访了多位与郭永怀先生熟悉的科学家以及故交、学生,听取他们对剧本的意见,并多次奔赴北京,听取李佩先生对布景和剧本的意见。 “哪怕是墙上一幅画的位置,我们在舞台布景中,也力求做到与当年郭永怀先生家中一致。 ”郁百杨说,剧本创作和演出过程中,也得到多位著名科学家的帮助,包括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郑哲敏院士等。首演成功后,还在剧组人员、剧情内容、音乐创作等方面作出多次调整,并花两个多月时间将所有多媒体背景视频重新制作。如今,展现在观众面前的《爱在天际》,剧情更加紧凑流畅,舞台色彩更具冲击力,音乐旋律更加优美动人,人物台词也更富于时代气息……

  

“中科大师生真情演绎自己的科学大师,弘扬郭永怀先生艰苦奋斗、科学报国的奉献精神,是一种实践育人的有益教育形式和创新载体,有助于营造传播正能量、奋力实现中国梦的氛围。 ”安徽省委副书记李锦斌批示指出。“我们的长远目标,就是要将其推向市场商演,面向学生、白领乃至全社会,在更广泛的人群中宣扬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的大爱精神。 ”郁百杨说。

 

演出剧照

 

 

郭永怀先生在烈火中牺牲后,现场找到的遗物:公文包、烧焦的手表和一片眼镜玻璃。

 

安徽日报2014年10月21日http://epaper.anhuinews.com/html/ahrb/20141021/article_3171991.shtml

  • 08.19
  • 08.10
  • 08.08
  • 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