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学校如果能够说像一张白纸,那么就请把我们的学校办成最新最美的学校吧。”
这段声音,是1958年9月20日时任校长郭沫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然而,这所一诞生就风华正茂的大学,在北京度过11载春秋后,辗转千里南下,最终在合肥城西金寨路96号扎根,成长。
1969年10月,国内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受文革的破坏以及战备疏散的影响,北京重点高校纷纷外迁。国务院科教组组长刘西尧向科大传达了搬迁指示。中科大教师丁兆君:
丁兆君:11月1号,刘西尧到学校来了,动员大家,说了这么一句话:搬迁就是疏散,疏散就是搬迁。
搬迁选址却一波三折。安徽安庆首先接收了部分南迁师生,却最终因物资严重短缺难以为继。安徽省革委会主任李德生见此局面,同中科院商议,决定将学校搬迁到省会合肥,在合肥师范学院校址办学。
当时的合肥师范业已停课,校园一片荒芜。科大开始了彻底的搬迁。70多次货运列车,装载了35000箱仪器、图书,耗时10个月,辗转来到合肥。原中科大副校长韩荣典,是科大建校的第一届学生,也是随校南迁的青年教师,他还清晰记得初到合肥的场景:
韩荣典:我是过春节以后来的。我下车以后,看到这地方都下着雪,很大。没什么实验楼,就一栋教学楼,一个图书馆,当时我们的仪器满楼道都是,楼道里搁不下的,都在露天。
在距北京1000公里外的合肥,科大师生开始了艰难的“二次创业”。1971年春,他们开始在校内建砖厂,运泥,烧砖,搭建校舍。一年后,科大在政治压力之下,恢复教学科研,韩荣典老师和他的近代物理系学生也开始重建实验室:
韩荣典:72年开始,就逐渐建立实验室,不够的时候,把楼道的头上隔起来,建实验室。等条件是等不来的。
70年代初期,科大在全国率先恢复教学科研工作。安徽省在当年电力不足的情况下,保障科大为优先于省政府的供电单位;而合肥这座城市,在科大的影响下,科学文化事业迅速发展,获得了“科教城”的美誉。
2014-12-01 中国广播网“难忘中国之声”城市传奇之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