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关注

2014年12月17日
[北京日报]地震预警技术获重大突破 1秒内锁定震源

本报讯(记者 刘欢)利用互联网快速搜索技术,找到最佳匹配地震图,从而实现在收到地震信号后1秒钟内同时确定地震位置、震级和震源机制。记者昨天从中国科学院获悉,该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地震预警与速报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在这项最新技术中,研究人员利用互联网快速搜索技术,通过预先建立地震数据库,快速搜索最佳匹配地震图,实现了在收到地震信号后1秒钟内同时确定地震位置、震级和震源机制。这项地震预警与速报领域的重大突破,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将可能大幅度地降低地震灾害对人类的威胁。
  

日前,国际权威科研期刊《自然通讯》发表了该研究成果,期刊评审专家称赞这个跨学科的地震速报解决方案“为地震实时监测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这项技术已在41个国家申请了技术发明专利。
  

中国科大地球物理交叉学科科研团队用计算机快速搜索技术解决地球物理问题,开辟了一个新的学术领域,研究人员应用这些新的理论方法,解决了电磁成像、地震成像、页岩气开发等一些前沿科学问题。国家地震局已与该交叉学科科研团队建立了合作。针对该技术在国家台网的实施,设立了地震行业科研专项。
  

地震发生后,初至波以平均每秒5公里的速度传播,最有破坏力的横波以平均每秒3公里的速度传播,而预警电信号在电缆中则以每秒近30万公里的速度传播,地震预警是指地震在震中发生时,破坏性地震波到达预警目标前,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在灾难到来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警报的技术。如能实现地震信息速报,震中附近地区在地震横波到来之前,可能有几秒到十几秒的预警时间。
  

地震预警系统的部署,并非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科技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目前,全世界仅有中国(包括台湾地区)、罗马尼亚、土耳其、墨西哥和日本拥有投入使用的地震预警系统。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的中国首都圈地震预警系统,覆盖了北京、天津、唐山、承德、张家口、保定、廊坊、沧州、大同等首都圈区域13万平方公里范围。当首都圈及周边区域发生地震时,预警系统可以在地震发生7秒内为民众和重大工程发出警报,减少人员伤亡和次生灾害。

 

2014年12月17日 北京日报

  • 08.21
  • 08.19
  • 08.10
  • 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