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科技部副部长侯建国接受了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的专访。刚刚卸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的他,谈及履新的感受称,自己刚到部里工作,还在学习过程中,而自己对安徽和中国科大仍有深厚感情。同时他透露,今年国家将对科研经费进行统筹管理,而项目评审今后可能会引入第三方机构。
“校长生涯”由师生评价
今年1月28日,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侯建国履新国家科技部副部长,不少中国科技大学校友、师生均表达出对他的不舍。“中国科大学生微博协会”随后在微博上表示:“为我们装空调的侯校长要离开科大了,我们会想你的!”
在担任中国科大校长的6年里,侯建国被认为很“接地气”。在其上任后不久,便为全校学生宿舍安装了空调,获得一片“点赞”。在任时,他还坚持大规模招聘教授,特别在招聘海外英才方面着力甚多,而他本人也是从国外回国发展的。
其实,侯建国对中国科大也十分不舍。在昨天安徽代表团分组审议中,侯建国发言时就多次提到中国科大。“虽然离开了,但今后科大需要我时我一定会出力。”
刚从中国科技大学卸任不久的侯建国能给自己打几分?“这个我不好说,成绩如何还是要由师生来评价。”面对新安晚报记者的提问,侯建国笑着说,自己对科大有着深厚的感情,成绩如何不能自己评说。
对“江淮硅谷”充满信心
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总控中心落地,未来网络合肥先导实验网开通,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获批……当中国科大先研院2012年在合肥正式开工的时候,人们对这座创新基地寄予“江淮硅谷”的梦想,如今这个梦想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
侯建国在接受新安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他对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发展充满信心。“中国科大先研院经过两年的发展,已经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成立了近百家校企联合的研发机构,几十家的创新性企业,我相信先研院会发展得更好。”
不久前,中科院正式批准合肥建立大科学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物质研究院拥有同步辐射、强磁场等科学装置,合肥是除了北京、上海之外,大科学装置最密集的区域。”侯建国希望,合肥大科学中心能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围绕大科学装置的综合研究基地,充分发挥科研的辐射性,带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发展。
提高基础研究准入门槛
“基础研究看似‘百无一用’,但‘无用之用’实堪大用。”侯建国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基础研究的水平及原创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在昨天安徽代表团分组讨论会上,侯建国再次提出要重视基础研究工作。侯建国打了一个比方,“企业都希望研究机构能提供科研成果,可能有十个木桶等着接水,但源头却没有水。”侯建国坦言,目前创新机制确实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很难找到好的科技成果用来转化。
“基础研究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真正地从企业要解决的问题中去提炼。”侯建国认为,要引导基础研究技术人员有“问题导向”意识。
“真正的基础研究就像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对能力、智力的一个极限挑战。”侯建国说,要提高做基础研究的准入门槛。
将对科研经费统筹管理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全面调控科技项目,这是今年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侯建国透露,从今年开始,中央财政将对科研经费进行统筹改革。
“这次改革的力度非常大,就是把过去分散在四十多个部门的一百多个科技计划的专项基金全部进行统和,解决过去科研经费配置分散、重复的问题。”侯建国认为,把所有的科研计划放在一个平台上进行管理和整合是非常必要的。
科研经费种类繁多,存在多头申报的现象。资源整合之后如何布局?对此,侯建国说,将把所有的科研计划分成五类,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工程等。
其中,重点研发计划是针对未来10~20年,比较重要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进行研究,如大气雾霾、干细胞计划、量子通讯等项目。“我们把平台理清之后,将把项目和人才一并考虑,形成一个总体的规划。”
项目评审引入第三方机构
大量科技成果“沉睡”在实验室,成为眼下许多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尴尬。据统计,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怎样让成果转化带来效益?如何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今年2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在实施近19年后迎来首次大修。侯建国告诉新安晚报记者,应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为科技人员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法律支持,提高创新活力。
“过去存在这样的情况,一个项目从立项、评审再到验收都是一批专家,留下了寻租空间。”侯建国透露,今后可能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项目评审,并建立严格的准入准出制度。“以后将严格通过制度保障和程序设计,保证立项的专家不参加项目的评审和界定,评审项目的专家不能参加验收。从而更好地发挥科研经费的效益,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新安晚报 2015-3-9本报特派记者 项磊 吴碧琦 陈丽卿 叶晓 王从启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