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关注

2015年03月31日
【合肥日报】人才风采录:潘建伟

 

潘建伟,1970年3月生,浙江东阳人。199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1995年获该校理论物理硕士学位、1999年获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实验物理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组部首批“中科院人才计划”入选者,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主任,教育部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中科院量子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
  

潘建伟教授主要从事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力学基础问题检验等方面的研究。作为国际上量子信息和量子通信实验研究领域的先驱和开拓者之一,他是该领域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利用量子光学手段,他在量子调控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他关于量子通信和多光子纠缠操纵的系统性创新工作使得量子信息实验研究成为近年来物理学发展最迅速的方向之一。
  

多年来,潘建伟教授一直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在他的带领下,已形成了一支以青年人才为主的创新团队,团队成员有(不重复计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中组部青年“中科院人才计划”入选者3人、中科院“中科院人才计划”入选者6人,其中陈宇翱教授曾获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彭承志研究员获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中国青年科技奖,陆朝阳教授获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
  

潘建伟教授有关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研究成果于1998年入选美国《科学》杂志“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并于1999年同伦琴发现X射线、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等影响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杂志选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团队研究成果8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新闻”、5次入选欧洲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进展”、5次入选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1次入选英国《自然》杂志评选的“年度十大科技亮点”。个人在包括《自然》、《自然》子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物理评论快报》在内的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40余篇;被《现代物理评论》邀请撰写多光子纠缠操纵的实验综述论文,标志着我国多粒子纠缠操纵和量子通信实验研究已处在世界前列。
  

除基础研究外,潘建伟教授还推进实用化光纤量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并推广该技术在国家安全领域的应用。在国家中科院、科技部、基金委等部门和安徽省、合肥市等地方政府支持下,先后率先将光纤量子通信的安全距离突破100公里(2007年),率先实现了国际上首个全通型量子通信网络(2008年)、首个规模化城域量子通信网络——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2012年),金融信息的安全传送(新华社金融信息量子通信验证网,2012年)。潘建伟教授先后被授予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美国物理学会“Beller讲席”,国际量子通信、测量与计算学会国际量子通信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以及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等国内外荣誉奖项或称号。潘建伟作为首席科学家正在承担的国家重大项目包括,中科院“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发改委“京沪干线”大尺度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工程、中科院“量子系统的相干控制”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目前,在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和教育部“创新2011计划”支持下,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依托,联合国内相关优势研究力量,成立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和教育部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由潘建伟任中心主任。中心将应对量子信息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对若干重大基础性问题和关键技术集中攻关,进一步保持和扩大我国在量子调控和量子信息领域的领先优势。

 

2015-03-31 合肥日报

  • 08.21
  • 08.19
  • 08.10
  • 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