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波
据报道,我国首台大型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已经进入最后整体安装调试阶段,标志着中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与世界领先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核工业技术突破的同时,核电重启提速,中核集团“华龙一号”落地项目福清5、6号机组获发改委批复。此外,今年以来我国与法国、阿根廷、南非等多个国家签署了核电站领域的合作协议,并将在巴基斯坦承建6座核电站,同时向其出口更多的核反应堆。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核电出口将显著提速,核电产业链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机遇,A股市场核电概念有望持续受到资金青睐。
可控核聚变领域再现突破
据中国科大新闻网报道,3月31日,我国首台大型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KTX(Keda Torus eXperiment,中文简称“科大一环”)各系统的部件研制建造工作全面完成,进入装置最后整体安装调试阶段。
反场箍缩是有别于托卡马克、仿星器位形的另一类环形磁约束聚变装置,是先进磁约束聚变位形探索研究的重要平台。“科大一环”是科技部“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支持的大型装置建设项目,是我国完全自行设计、自主研制集成的国际先进反场箍缩装置,各项设计指标均达国际同类装置先进水平。
可控核聚变是当代世界最前沿的科技领域,由于其对技术要求的极端苛刻,到目前为止仍处于前期预研阶段,而“科大一环”使得中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与世界领先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在可控核聚变领域,中国和美国目前是世界上投入最大的两个国家。据报道,中国目前已知的大型核聚变实验装置已有16个,仅次于美国的28个,第三名俄罗斯为5个。
分析人士指出,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当之无愧地被称作“人造太阳”,如能成功运行,离商业发电也就不远了。而我国核电发展的技术路线和战略路线早已明确并正在执行,当前发展压水堆,中期发展快中子堆,远期发展聚变堆。此次可控核聚变领域再现突破,在未来核聚变核电站的美好图景上又勾勒了一笔。
“一带一路”推动核电走出去
核工业技术持续获得突破的同时,核电重启步伐进一步提速。发改委4月初批复了中核集团“华龙一号”落地项目福清5、6号机组,并正式上报国务院。这是今年来继红沿河后发改委核准的第二个核电项目,中核集团内部设定的目标开工时间为4月底。
2014年11月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而截至2014年,我国在运及在建的机组不足5000万千瓦,增长空间可期。随着核电重启,2015年核电将迎来史无前例的投产高峰,核电产业链需求将会激增。
与此同时,由于拥有凭借显著的技术优势和高性价比,核电成为了我国“走出去”战略的主力军。中国自主核电技术“华龙一号”今年有望出口英国;今年以来,我国与法国、阿根廷、南非等多个国家签署了核电站领域的合作协议;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王晓涛确认,中国将在巴基斯坦承建6座核电站,并有可能向巴方出口更多的核反应堆,随着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巴基斯坦,中巴核电合作有望加速推进。
分析人士指出,核电发电量占比6%以下的国家,多数为“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入,核电出口将持续取得突破。在此背景下,核电产业链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机遇,A股市场核电概念有望持续受到资金青睐。
来源:中国证券报2015-04-13 http://www.cs.com.cn/gppd/zzyj2014/201504/t20150413_4685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