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4月13日 来源:人民网 作者:叶祝颐
4月11日,在重庆市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科技与创新教育经验交流暨培训会”上,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国家两弹一星专家黄吉虎给热衷为孩子报班的家长们泼了一盆冷水: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不等于挨个学兴趣班。这位1958年浙江高考榜眼、数理化全科满分的高材生坦言,奥数根本就不应该在小学学啊。会做那些题又能怎样?有些题目,别说孩子做起来困难,他也做不起。(4月12日重庆晚报)
小学奥数题竟然难倒曾经高考数理化全科满分的中科大教授。本该培养学生素质、训练孩子思维的奥数题就这样偏离素质教育的方向,脱离了社会现实。孩子们整天为这些偏题、怪题、难题纠结,他们还有多少学习乐趣可言?学生即便会解答这样的偏题、怪题,对素质教育何益?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何用?黄吉虎教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热衷为孩子报班的家长们泼冷水,其初衷无疑值得肯定。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奥数成了重点学校的敲门砖。各种偏题、怪题、难题成了考查孩子成绩好坏的重要筹码。学生的课业负担沉重是不争的事实。有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的书包重量平均3.5公斤,初中生书包平均重5.5公斤,有的学生还用起了拉杆箱。学生不仅在校时间长,体育锻炼时间少,而且节假日被迫参加学校组织的补课与家长安排的培训班与兴趣班。
以偏题、怪题、难题为镜像的应试教育难倒了教授,误导了孩子,加重了孩子的课业负担,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少地方出台了减负令,甚至下达“书包限重令”,安排专人在学校门口检查学生的书包。但是学校对减负会重视到什么程度呢?他们抓减负的热情会超过抓升学率吗?要切实减轻孩子课业负担并不容易。
其实,教育者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危害不是不懂,为孩子减负的办法并非没有。从中央到地方都一直在推进减负政策,这几年,教育部门也做了一些减负工作,包括改革中考制度,取消小升初的考试环节等。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土壤仍然肥沃,一次次的“减负令”的实效被应试教育消弭得所剩无几。所以,如何减负是一个具有技术含量的问题。减负指标如何设定,学校如何执行,如何监督与问责,教育部门应有周到的制度安排。
教育部门出台减负令不难;难的是如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家长不再迷信奥数。正如某教育官员所言:“由于减负牵涉的问题和环节涉及到教育最深层的内核和导向问题,改革起来相对困难。”在优质教育资源尚未大众化、还在依靠考试选拔人才的当下,改变应试教育氛围确实不易。不仅学校不愿给孩子“减负”,家长也普遍只关心孩子的分数,身体方面只考虑增加营养,即使家长心疼孩子很苦很累,但是为孩子的前途着想,也不愿意给孩子“松绑”。
一言以蔽之,要终结小学奥数题难倒教授的怪现象,关键的问题在于,健全教育监督机制,改革教育评价手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只有素质教育真正深入人心,教育资源配置合理,学校“只有远近之分,没有好坏之别”,才能让学校与家长体会到减负的好处。
http://www.cssn.cn/pl/pl_cgss/201504/t20150413_15847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