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微(右二)指导学生做实验 蔡兴洋摄
许星星同学最近双喜临门,这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大四女孩,不仅拿到全额奖学金将赴瑞典深造,又收到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的论文录用通知,她作为共同第一作者的论文即将发表。
“是‘无机化学实验’实验课激发了我对化学合成的兴趣,大二结束后我就到俞书宏教授的实验室,学习作这方面的研究。”许星星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许星星一样在本科期间就发表学术论文,或在国内外学术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在中国科大还有不少。而这与该校实验实践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密切相关。
打通本科和研究生实验
中国科大非常强调学生的数学和物理基础,“大学物理实验”是所有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作为首批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过多年探索,他们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多层次、研究性实验教学体系,即“基础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现代物理实验技术—研究性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低年级的实验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训练基本实验技能为目的;高年级课程则以全方位的科研素养训练或自主实验为主,实现个性化培养。
其中,作为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课程“研究性实验”(四级),让学生处于主导地位,三四人一组,从查阅文献、提出实验课题、准备实验设备条件、设计实验方案,到做实验、撰写论文以及答辩等,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教学中心负责提供相关的实验仪器和指导教师。每年约有600名与物理相关的不同学院的学生参加,选题完全开放。
该校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张增明说,这对实现从本科到研究生学习的平稳过渡发挥了重大作用。近年来,该校物理学院本科生的深造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出国深造的约占40%,一些国际名校很看重学生的科研潜力。为保证实验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他们还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研究方法转化为教学实验,每年更新的内容约20%。
“从基础实验到高级综合实验,再到完全自主的创新性实验,这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搭建了扎实的阶梯。”该校教务处处长周丛照说。
为实验教师单开一扇门
走进中国科大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一个个实验室宽敞明亮,仪器设备摆放整齐,完全没有印象中到处都是的瓶瓶罐罐和浓烈异味。
相比仪器设备,在曾担任过该中心主任、现为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院长的侯中怀看来,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实验教师队伍对我国高校来说更为重要,也最为困难。
近年来,该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招聘了一批博士加强实验教师队伍,目前专职实验教师有34人,主要负责基础化学实验;兼职教师40多人,由各系教学科研岗骨干教师构成,负责综合化学实验课。
黄微,2010年南开大学博士毕业加入该中心。由于工作出色,还是中级职称的她已担任该中心副主任。几年来,她开过“无机化学实验”“化学科研基础训练”等5门实验课。“我们工作上每取得一点成绩,都会得到肯定。”黄微说,比如出版教材、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参加教学研讨会等,都会给予一定的奖励,“关键不是钱多少,而在于工作得到了尊重,我很喜欢这里的工作氛围”。
据该校教务处副处长汤家骏介绍,实验教师的考核和职称晋升都单列,“主要不是看发了多少科研论文,而是看对实验教学的投入、有哪些创新、新开了哪些实验项目等”。此外,实验课与全校46门重要基础课一样,享有课时津贴。
“基础化学实验为学生实验技能打下‘宽、厚、实’的基础,而高水平的兼职实验教师队伍则保证了综合化学实验‘精、新、活’的特色优势。”该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朱平平说,如“化学物理实验”由包括国家“杰青”、中科院“百人”在内的5名教授和6名副教授共同承担,教学完全采取课题组向学生开放的方式进行,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化学物理前沿交叉的魅力。
教改走向国际舞台
国际遗传工程机器竞赛(iGEM),一项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办的合成生物学领域顶级国际大学生学术竞赛,每年都吸引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生参加。中国科大自2007年组队参赛以来,共获得12金、1银、1铜和3项单项奖。这些骄人成绩,源自该校生命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创新研究型生物学实验室的教学改革。
据中心主任赵忠教授介绍,他们每年组织两支队伍参加iGEM,目的是以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湿队(实验队)主要由生命学院本科生组成,干队(软件队)队员来自全校不同学院。从队员招募、阅读文献、确定选题,到设计方案、做实验、准备答辩等,都由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实验中心提供实验仪器设备、实验耗材和相关指导。
俞鈞陶是中国科大生命学院大二学生,去年他是湿队一员,因签证延误未能成行,今年担任队长。他一月份就开始忙活招募新队员,通过宣讲会、面试,录取了20多人。目前,队员们正在一边分头研读文献,一边通过每周组会的“头脑风暴”讨论选题。
“学院和实验室很支持我们,洪炯老师每周都参加我们的组会,听我们讨论,给出指导意见。两个队之间也经常交流,互相支持。”俞鈞陶说,通过参加这项赛事,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体验了做科研的过程,还提高了团队领导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并与队友们建立了很深的友谊。
正如中国科大副校长陈初升所说,“中国科大培养的是科技等领域的拔尖人才,本科期间开设研究性实验,并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学生走进科研实验室,学校就是为这个目标服务的”。而让学生们亲身体验科研过程,今后作研究也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