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宇杰,中科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双聘教授、博导,首批国家“国家创新人才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中科院“中科院人才计划”引进人才。先后荣获全国首届“最美青年科技工作者”,美国2015年度Biomatik杰出教授奖等荣誉。
■ 本报记者 桂运安 本报通讯员 杨保国
富有亲和力的笑容,是熊宇杰教授给记者最深刻的印象。日前,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记者如约来到中科大东区校园。刚走进熊宇杰教授办公室,他就迎了上来,热情地与记者握手。如果不是提前查阅资料,你可能想不到颇有书卷气的熊宇杰,早在32岁就入选首批国家“国家创新人才计划青年项目”,36岁的他已是纳米科技领域小有名气的科学家。
熊宇杰是中科大少年班的毕业生,是个事业有成的“海归”。在中科大谢毅院士门下读硕士、博士,正式开启了他的学术之路。年仅30岁,他就担任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国家纳米技术基础设施组织首席研究员,并兼任纳米中心管理主任。在美国,他有房有车,结婚生子,在外人看来,工作、生活都不错。 “但在美国,我一直没有‘归宿感’。 ”熊宇杰笑着说,中国始终是魂牵梦绕的地方,对母校中科大,他更是有着特别的感情。
2010年,我国启动 “中科院人才计划”项目,看到一些优秀人才纷纷回国,熊宇杰心动了。在导师谢毅建议下,他当年就回国考察,并于次年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国家创新人才计划青年项目”。 “中科大有一批杰出的中青年教师,大家合作交流很好,国家投入也多,我的科研进展比国外同事要快得多。 ”熊宇杰坦言。
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自2011年回中科大任教后,熊宇杰立即着手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和研究组。但这时“国家创新人才计划青年项目”的科研经费还没到位,学校陆续预借了400万元给他购买仪器设备。
“纳米世界,神奇惊艳,让我着迷。 ”熊宇杰介绍,纳米科技是世界前沿,是世界各国竞争的热点。纳米材料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奇异或反常的物理、化学特性,在极小的纳米尺度下,固态金属可以变得五颜六色,熔点会显著降低。在纳米世界,原本导电的铜加工到某个纳米尺度就不再导电,绝缘的二氧化硅在某个纳米尺度时则会变成导体。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预言:“纳米左右和纳米以下的结构将是下一阶段科技发展的特点,会是一次技术革命,从而将是21世纪的又一次产业革命。 ”
神奇的纳米世界,是熊宇杰愿意为之付出、为之努力的“圣地”。回国短短4年时间,聚焦纳米复合材料设计与可控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他先后在国际期刊上发表通讯作者论文36篇,其中包括《美国化学会志》《德国应用化学》《先进材料》等国际重要化学与材料科学期刊论文13篇。
自认为做研究“不是苦行僧”的熊宇杰,这么短时间为何能取得如此骄人成绩? “国内科研合作一般比较困难,因为涉及成果排名问题,但中科大学术氛围很好,我们与相关领域教授和专家合作既高效又愉快。 ”熊宇杰寥寥数语,道出了成功的关键。
“没有脾气,对于科学问题,眼光独到。 ”谈起导师熊宇杰,正读博二的刘东如是说。在他印象中,熊老师平时话不多,但一讨论科学问题,往往滔滔不绝。 “他不仅对科研大方向把握很准,对小的细节也不放过。 ”目前,刘东已在著名刊物《德国应用化学》上发表了1篇第一作者论文。去年,熊宇杰指导的一名博士生,荣获中科院院长特别奖。
【人物感言】
科学研究不能放过任何细节,细节里可能蕴藏着重要的科学问题。熊宇杰教授在实验室工作。
安徽日报2015年5月31日
http://epaper.anhuinews.com/html/ahrb/20150531/article_33167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