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7月9日电(记者徐海涛)在一个房间内,一个负重30公斤的智能移动平台自主避开障碍,选择最佳线路到达目的地……这是记者7月8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看到的一幕。在第19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赛即将在合肥举行之际,作为参赛劲旅的中国科大机器人团队展示了他们在智能服务机器人自动检测技术和低成本化方面取得的进展。
据中国科大计算机学院陈小平教授介绍,十多年来,世界服务机器人技术突飞猛进,新成果不断涌现,中国科大可佳智能服务机器人近年来也在国际测试中多次名列前茅。但智能服务机器人如何走向产业化,遇到了瓶颈。
“传统的服务机器人性能检测一直停留在主观观测和定性评价阶段,在自动检测技术、工艺和装备等方面,国内外都处于空白。”陈小平说,例如对某个技术环节进行修改后,服务机器人的相关性能有哪些具体变化,只能靠研发人员的主观观察,或进行定性测试,这种过于粗略的做法远达不到科研所需的性能检测要求。“从产业化的角度讲,产品的质量检验就没有保证,这是服务机器人工业化生产的致命瓶颈之一。”
中国科大联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高校,与欧盟协作,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服务机器人自动检测技术研究。对服务机器人性能指标体系、性能因素与组合模型、数据采集与分析手段、参数辨识与模型重建技术等基本问题进行探索。引进国际领先的运动跟踪设备,自主研发服务机器人性能检测系统,完成了首批实验测试。并将于7月17日开始在合肥举办的第19届机器人世界杯赛及学术大会上,进行首次国际大规模服务机器人精确测试。
据了解,成本过高是当前服务机器人产业化的重要瓶颈。陈小平说,中国科大为此启动了“可佳低成本移动平台”项目,在可佳机器人底层平台的基础上,对主要零部件进行国产化改造,对底层控制和感知系统进行优化和升级。目前已完成两台“可佳通用移动平台”原理样机的研发,并利用服务机器人自动检测系统进行了性能检测与评价,效果良好。与可佳三代服务机器人底层平台相比,该移动平台的硬件成本降低了75%。在此基础上,通过生产工艺和批量生产等工业化手段,有望进一步降低成本,达到每台几千元。
陈小平介绍,“可佳通用移动平台”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在该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扩展不同的软硬件功能,可以快速实现各种不同的服务机器人产品研发,大幅降低研发和产品成本。
2015年07月09日 作者:徐海涛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7/09/c_11158730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