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津津
服装质量不合格,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化学染料的过度使用。在这种情况下,“草木染”又重新回到设计师的视线中。
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给纺织物进行染色,称为“草木染”。周代就已经有了专门管理植物染料的官职“掌染草”。植物染料取材便易、成本较低、染色方法简单,因而取代了矿物颜料和动物染料成为中国最常用的织物染料,延续数千年。
古人用于织物染色的植物染料种类繁多,仅见于文献记载的就有几十种:茜草、红花、苏木、栀子、槐米、黄连、黄栌、黄檗、郁金、蓝草、紫草等。一草一木,皆可成色。这些草木多为中药材,不仅是古人健康的好帮手,也让五彩斑斓的服饰色彩充实着先人们的诗意生活。天青、茶褐、藕色、月白、秋香、银红⋯⋯这些灵动的色相名称见证着草木染曾经的辉煌。
草木染,无需复杂的工序与设备,寻常百姓家即可尝试。你能想到的、你想不到的,都可用来染色——茶染、莲子壳染、红花染、槐花染⋯⋯中国古人的草木染有着水墨画般的意境与随性。最简单的染色方法就是直接染色:烧一锅热水,将植物染料丢入,等个一两小时,过滤掉燃料留下染液,浸入布料后再煮一段时间,便可得到鲜艳的色彩。
一种植物染料并不是只能染出一种颜色。通过改变染色方法,可以得到许多种不同的色相。直接染色、媒染、复染、套染⋯⋯这些染色工艺会使织物发生神奇的色彩改变,每一次的成功都让我们惊讶于古人的创造力。明代的《天工开物》中详细记载了红花染的方法,改变红花的用量,可以得到大红、银红、桃红、水红、木红五个色相。常用的媒染剂主要有明矾、绿矾、胆矾等,这显著提高了染料的上染率。两种不同的染料套染也能得到新的色相,例如靛蓝和苏木“杂交”就能出来葡萄青色。记载草木染的古籍亦有不少,《天工开物》、《多能鄙事》、《齐民要术》、《物理小识》,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文字去感触草木染的点点滴滴。
清末,欧洲的合成染料进入中国,随着其使用和普及,传承数千年的传统植物染料染色工艺日趋衰落,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保留较为完整外,大部分染色技术逐渐式微,直至消失。
目前,植物染料染色正受到各方关注,许多学者正在研究植物染料的提取和染色新方法,解决植物染料色牢度等难题。国家文物局的指南针计划“中国古代植物染色技术研究和科学标本库建设”也聚焦植物染料的系统研究及科普工作。
草木染取法自然,染出的织物色泽虽不及化学染料艳丽丰富,但胜在典雅柔和,既有自然的灵动之美。同时,与化学染料相比,植物染料无毒、无害、环境友好、生物降解性良好。(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