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关注

2015年09月22日
【中国新闻网】杨振宁:兴趣、能力、机遇成就科研创新

中新社合肥9月19日电 题:杨振宁:兴趣、能力、机遇成就科研创新

  中新社记者吴兰

  19日,93岁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携夫人翁帆出席在安徽合肥举办的“2015求是奖颁奖典礼”,作为求是科技基金会顾问,杨振宁不仅为获奖者颁奖,还向年轻人透露自己的心得,并称兴趣、能力和机遇成就科研创新。

  

当日,杨振宁甫一走进会场,全场掌声响起。93岁的杨振宁,虽然拄着拐杖,但是步履轻快,精神良好。

  

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三河镇的杨振宁,刚下飞机就感慨,八年没有回到故乡。与此间中科大颇有渊源的他,在合肥期间参观了中科大近代物理系的实验室等,与师生交流、畅谈。随后,于19日参加了求是颁奖典礼。

  

杨振宁说,当前以中科大为代表的中国科技、高等教育在快速成长,而求是科技基金为中国科技高速成长作出了贡献。

  

求是科技基金会1994年由著名实业家査济民创立,至今共有260位在数学、物理、化学及生物医学等科技领域有杰出成就的中国科学家获得基金会奖励。“求是杰出科学奖”是最重要的奖项,个人奖励为100万元人民币,在当时的中国科教领域引起巨大反响。而“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则是为专门奖励回国发展的世界级优秀青年科研人员,旨在为中国一流大学引进海外最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学者提供帮助,为中国未来20年的科技事业发展培养领袖之才。

  

在十余分钟的致辞时间里,杨振宁从爱因斯坦、陈省身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兴趣、能力在创新创业中的重要作用。他思维清晰、言谈有力、举止稳健,无论是专业术语、还是国外学界大师的成就,他都如数家珍。

  

杨振宁说,爱因斯坦26岁推出狭义相对论,源于他对电动力学的兴趣。数学家陈省身,在整体微分几何上的卓越成就,影响了整个数学的发展,也是源于他对数学领域的兴趣。而自己1954年与米尔斯提出了一个的“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理论结构”,也是因为自己对对称领域的很大兴趣,最终也成就其一生最重要的工作。

  

杨振宁说,科研成功中兴趣和能力是重要因素,但仅有两者还不够,还需要重要的机遇,与当时有机会发展的方向重叠在一起时,就有成功的希望。(完)

 

2015年09月19日中国新闻网 http://finance.chinanews.com/cul/2015/09-19/7533341.shtml

 

  • 08.19
  • 08.10
  • 08.08
  • 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