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分钟放电一次,最终目标是解决能源不足问题
星级记者 俞宝强
工作人员在安装“科大一环”(资料图片)
石油、煤、天然气等能源,终会有枯竭的一天。如何能够找到更好的“替代品”,“核聚变能源”被科学家认为是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出路。11月3日上午,我国首台大型“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大一环”,首次试验放电,每两分钟即可获得一次放电,最大等离子体电流可达180千安。
两分钟放电一次,过程仅0.1秒
昨日上午9:30,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在中科大西区实验室看到了这一装置,这台装置主机总体直径8米,通高6米,总重量超过70吨,是我国完全自行设计、自主研制集成的国际先进反场箍缩装置。
“今年8月15日,‘科大一环’成功实行联调放电,获得了第一等离子体。9月9日,‘科大一环’实现了‘一键控制’全自动化的氢等离子体放电,装置进入初步运行状态。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科研人员继续努力,优化放电参数,初步实现了装置常态化运行”。据该项目工程总指挥、中国科大刘万东教授介绍,到目前为止,每两分钟即可获得一次放电,最大等离子体电流可达180千安。
在现场,记者用肉眼根本看不到放电过程。“因为它这个过程非常之快,仅有0.1秒,需要借助仪器,才能清晰捕捉到”。刘万东告诉记者。
最终目标:解决能源不足问题
“人造小太阳”,我们都比较熟悉了。而“科大一环”,也是以解决未来能源短缺问题为最终目标的。“石油、煤、天然气等是当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能源,但这种能源是有限的,而且使用后会产生污染。”刘万东说,科学界普遍认为“核聚变能源”是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唯一选择,“‘科大一环’就是干这事的”。
“
核聚变”到底能产生多大能源呢?刘万东形象地描述:“比如一升海水,可以产生相当于300升汽油的能源”。
“可以说,聚变所需要的资源十分丰富,而且不会造成污染,可以说是一种清洁能源,足以解决人类对能源的需要。”刘万东介绍。那么,人类还需要多久才能实现这一最终目标?面对记者的提问,刘万东说,“这是‘科大一环’等聚变装置建设的最终目标,要达成这一目标,至少还需要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过程。而实现放电,是它历程中的重要一步”。
市场星报2015年11月4日
http://www.ahscb.com/html/2015-11/04/content_2016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