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关注

2015年12月05日
【新华网】中国学者揭示西太平洋降雨带移动规律

新华网合肥12月4日电(记者徐海涛)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台湾大学等研究团队,近期利用深海沉积物化学记录,重建了28万年以来西太平洋低纬度降雨带迁移史,发现其不仅受地球绕太阳轨道周期的控制,同时还受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科学》(编辑特选)日前发表了此项研究成果,认为对当前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的热带降雨带变迁有重要意义。

  

热带辐合带是地球上最大的降雨带,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生物栖息地,直接影响中国、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季风降雨和天气变化。此低纬度降雨带在不同季节的位置若有持续性的细微变化,往往会造成毁灭性的自然与文明灾难。

  

论文第一作者、中科大副教授刘羿介绍,通过分析海洋沉积物中的稀土族元素含量变化,研究人员还原了巴布亚新几内亚区域降雨变化及低纬度降雨带的迁移历史。

  

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处西南太平洋热带辐合带,低纬度降雨带每年12月、1月、2月从北半球南移至此,带来每年2000毫米以上的充沛雨量。

  

研究团队发现,当地球自转轴倾斜角度较大时,冬季的北半球高纬地区吸收到的日照总量非常少,造成极寒的西伯利亚高压带,进而增强东亚冬季季风强度,挟带水气一路南下将西太平洋低纬降雨带推向更南方,为澳大利亚北部带来降雨。由于澳大利亚面积远小于欧亚大陆,且地处中纬度,澳大利亚冬季季风很难透过,影响东亚夏季季风变化。

  

研究团队的新发现,让全世界对于低纬度地区降雨变化历史有更深入的认识,为相关区域国家对自身水资源与国土开发政策提供重要对策。

2015年12月04日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5-12/04/c_1117356407.htm

  • 08.21
  • 08.19
  • 08.10
  • 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