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新闻博览

2024年06月18日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2.5米大视场巡天望远镜的前沿科学研究”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召开

6月12日,由我校孔旭教授主持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基于2.5米大视场巡天望远镜的前沿科学研究”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我校召开。项目参与单位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实验室)。项目将利用已经建成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紫金山天文台2.5米大视场巡天望远镜(即墨子巡天望远镜,WFST),开展大规模深度时域巡天观测,研究活动星系核、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和超新星等高能时域天文现象,为理解极端条件下的物理过程提供重要的观测约束;同时开展太阳系天体普查监测、银河系和近邻宇宙的精细结构刻画,为研究太阳系天体形成和演化、小尺度星系形成和演化机制提供约束。

项目专家组组长为上海交通大学景益鹏院士。项目专家包括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史生才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刘继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台长陈雪飞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吴雪峰研究员、南京大学顾秋生教授、清华大学王晓锋教授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戴子高教授。项目责任专家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总工程师薛艳杰研究员担任。

项目启动会由项目负责人孔旭教授主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副部长李庆教授首先代表项目依托单位致辞,对参加启动会与论证会的专家表示感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项目依托单位,将全力支持项目实施,严格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管理办法和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要求,督促检查项目进展,充分发挥学校组织、协调、服务和监督作用,落实法人单位责任。随后,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基础研究局天文力学处章骏平处长对本项目的重要意义表示了肯定,期待项目组充分发挥该大科学装置的优势,实现科学产出最大化,特别是在“AI for Astronomy”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执行院长陈宇翱教授希望项目团队充分发挥墨子巡天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项目研究任务,产出重要科学成果,推动我国时域天文研究的发展,物理学院作为项目实施单位,会尽全力支持项目实施,做好相应的项目组织、协调、服务、保障工作。

项目专家吴雪峰研究员主持了汇报环节。项目负责人孔旭教授首先围绕研究背景和项目概要、目标设置及技术路线、任务分解与进度安排、团队管理和工作进展、风险分析及预期成果六个方面进行了整体汇报。随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范璐璐教授、蔡振翼副教授(代薛永泉教授作报告)、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赵海斌研究员和郑宪忠研究员分别汇报了各课题的实施方案和研究进展。

项目专家组在认真听取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和各课题汇报后,经过讨论和质询,认为项目科学目标和考核指标合理,实施方案可行,一致同意通过该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专家们希望项目组在完成项目指标的同时,充分发挥2.5米大视场巡天望远镜效能,与国内外优势单位加强合作,联合国内外望远镜设备开展协同观测,提升我国时域天文研究能力。

(物理学院、科研部)

  • 06.18
  • 06.18
  • 06.18
  • 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