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新闻博览

2023年09月18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染色体蛋白质机器组装的相分离与相变机制研究”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2023年9月16上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染色体蛋白质机器组装的相分离与相变机制研究”研讨会在生命科学与医学部531会议室召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施蕴渝院士、南昌大学陈晔光院士、南方科大张明杰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与细胞卓越科学中心李劲松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臧建业教授、复旦大学温文玉教授、合肥物质科学院方志友研究员等作为项目专家出席会议。会议由重大项目负责人姚雪彪教授主持。

姚雪彪教授介绍了项目团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中国科学院分子与细胞卓越科学中心、四川大学如何围绕解析生物大分子凝聚态理论与效应机制为焦点,协同攻关、综合集成的历程,目前,该项目合作团队在Cell、Nat Cell Biol、Nat Chem Biol、Cell Res、PNAS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基金标注SCI论文12篇;揭示了细胞更新质量控制蛋白EB1的相分离特征与凝聚态物质基础,阐明了EB1蛋白相分离调控纺锤体微管可塑性的物理化学机制,为系统解析生物大分子凝聚态调控着丝粒、端粒与兼性异染色质组装提供了新型技术平台与范式。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项目成员协同共进,获得美国细胞生物学会David Burgess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青”、安徽省“杰青”等人才项目,为下一阶段的协同登峰奠定基础。

围绕重大项目关注的核心科学问题与实施进展,参会人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施蕴渝院士肯定了重大项目团队聚焦物质与生命科学重大问题,即相分离驱动染色体区室化调控的创举,她建议项目在相分离驱动染色体区室化物理化学模型与理论研究方面,借助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的交叉学科优势,对接科学院“十四五”的重大科学计划。项目责任咨询专家张明杰院士高度赞赏交叉科学团队在揭示微管凝聚态可塑性与细胞动力学机制研究方向的研究新范式,他建议重大项目以EB1分子为模式进行系统挖掘,阐明物质与生命科学的核心共性机制。项目责任咨询专家陈晔光院士建议关注生物大分子EB1凝聚态信息交流与鲁棒性机制研究,实现生物大分子凝聚态成核,稳态与去组装全过程可视化的动力学机制研究,为生物大分子凝聚态理论预测提供实验依据。中国科学院分子与细胞卓越科学中心李劲松院士建议关注生物大分子EB1凝聚态动态性与染色体区室化的生理学效应机制。

“染色体蛋白质机器组装的相分离与相变机制研究”项目骨干做工作汇报

最后,姚雪彪教授代表重大项目成员感谢咨询专家组对“染色体蛋白质机器组装的相分离与相变机制研究”重大项目跨越式发展提出的宝贵建议,并将群策群力,促进生物大分子凝聚态理论的发展及其在退行性疾病干预中的应用研究。

“染色体蛋白质机器组装的相分离与相变机制研究”重大项目咨询专家与项目骨干合影


(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细胞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科研部)

  • 04.22
  • 04.22
  • 04.22
  • 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