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新闻博览

2023年07月25日
我校6项成果荣获“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2023年7月21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批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教师〔2023〕4号)。我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荣获“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

在全国开展教学成果奖励活动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国家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检阅和展示,旨在表彰广大教育工作者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及近年来其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严谨笃学、教学改革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成绩。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本科、研究生)3个大类,其中,“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为首次单独设立。

我校“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名单为:

成果名称

完成人

完成单位

奖项等级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打造量子科技交叉人才培养体系

潘建伟,郭光灿,张永德,杜江峰,陈宇翱,周正威,韩正甫,张永生,韩永建,陈凯,周祥发,苏吉虎,徐飞虎,易为,邹旭波

中国科大

一等奖

跨建制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构建

龚流柱,杨金龙,王俊峰,刘岗,吴雪峰,杨小牛,秦进,夏清泉,李金龙,李芳平,朱玉春,万洪英,潘楠,姚华建,李思敏

中国科大,合肥物质院,金属研究所,紫台,长春应化所

二等奖

面向国家深空、深地战略的地球物理学德才兼备高层次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吴小平,陆全明,雷久侯,王水,汪毓明,刘斌,姚华建,申成龙,黄金水,张海江,吴忠庆,薛向辉,王宝善,毛竹,刘睿

中国科大

二等奖

潜心长周期育人,执着高水平创新,构建数学基础学科高层次人才卓越培养体系

叶向东,李嘉禹,麻希南,陈发来,陈卿,盛茂,刘利刚,张土生,黄文,叶郁,王毅,张希,徐岩,刘世平,王作勤

中国科大

二等奖

潜心立德树人,构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的地球化学人才培养体系

郑永飞,高晓英,赵子福,倪怀玮,周根陶,戴立群,陈福坤,杨晓勇,肖益林,黄方,秦礼萍,张少兵,陈仁旭,陈伊翔,夏琼霞

中国科大

二等奖

面向世界前沿和国家需求的免疫生物学硕博连读研究生教培体系及二十年实践

田志刚,孙汭,魏海明,周荣斌,陈永艳,郑晓东,孙昊昱,傅斌清,彭慧

中国科大

二等奖

各项获奖成果简介如下:

1.一等奖: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打造量子科技交叉人才培养体系。成果以“夯实基础、促进交叉、培养人才、服务战略”为根本导向,形成了“厚基础、重交叉、盯前沿、担国责、高标准、个性化”量子科技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学科前沿与教学融合、多学科导师队伍融合、依托大科学平台的科教融合、学生知识学习与科研训练融合、优良校风与科学价值观融合。在已培养的600多名博士中,80余人成长为我国量子领域杰出人才;领衔完成“墨子”“九章”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获评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论文8篇、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30篇;大批研究生成长为量子信息领军人才和创业先锋。

2.二等奖:跨建制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构建。成果立足构建跨建制科教协同体,贯通学研融合链,致力于培养知识创新能力突出的科学领军人才。成果以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为支撑,以教学供给和教育改革为内核,以流程交融和要素交融为主体,以组织聚合和资源整合为关键,实现了科技创新指引教育改革更加有为、教育创新支撑科技产出更加有力、科教融合跨建制协同机制运行更加有效。近10年,通过科教融合培养博士2336名、硕士1035名;大批科教融合研究生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工作并成长为领军人才。

3.二等奖:面向国家深空、深地战略的地球物理学德才兼备高层次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成果以探索地球科学前沿、服务国家深空和深地战略为目标,创建“高端人才引进、科教融合、前沿引领”新机制、“英才教育、英文授课、国际交流”新举措和“三全育人”新模式(即“三创建”),将改革创新和立德树人贯穿研究生教育全过程,研究生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服务国家战略责任担当意识明显增强(即“三增强”)。以“三创建、三增强”为抓手,经十年改革创新与实践,构建和完善了地球物理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连续3次获评教育部学科评估排名第一(含并列)。

4.二等奖:潜心长周期育人,执着高水平创新,构建数学基础学科高层次人才卓越培养体系。成果秉持华罗庚先生的教育治学理念,构建数学基础学科高层次人才卓越培养体系:聚焦“育人”,以“硬课更硬-梯次纵深-创新GAP-前沿研究”为主线,构建高阶性、前沿性的全贯通、递进式课程体系;定标“潜心”,创建可延展的培养长周期模式,制度化营造“潜心”氛围;助力“执着”,十年磨一剑,以高水平科研支撑研究生培养;激发“创新”,构建完善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人才培养成效突出,涌现出20余位国家级高水平人才;毕业研究生敢于挑战艰深问题,代表成果发表在Invent. Math、CPAM等国际顶尖期刊。

5.二等奖:潜心立德树人,构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的地球化学人才培养体系。成果形成了“三全育人、科教融合、前沿引领”新模式,创新了“院士带头、大师引领”卓越人才培养新方式。培养和引进优质师资,打造国际一流导师队伍,以教促研,以研助教,教研相长。院士和知名教授带头承担核心课程,优化课程体系,组织撰写精品教材,建设一流课程,打造国家级科教平台。毕业生中,3位当选两院院士、18人获“国家杰青”资助,大批毕业生在国内外著名大学或研究所担任教授。

6.二等奖:面向世界前沿和国家需求的免疫生物学硕博连读研究生教培体系及二十年实践。成果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形成了“本硕博三位一体”免疫生物学课程群和“理论-技能-实践三梯次”的教学风格,构建了基础教育为根本、科研诚信为基石、创新驱动为引领、国家需求为目标的硕博连读研究生教培体系。20年来,形成了由3代教师10位教授、3位副教授组成的研究生免疫生物学教学团队。毕业研究生中23人次获国家级人才称号。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由教育部组织,每4年评选一次,是我国教育领域的国家级奖励,获奖成果代表全国教学最高水平,是大学学科评估和“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指标。2022年9月,首次单独设立的“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启动,设置特等奖1项、一等奖35项、二等奖248项。申报期间,研究生院组织研究生教育研究人员、研究生教学一线团队两支专业力量协同开展申报工作,创建了“前期专项培训—中期对口辅导—后期跟踪服务”的全过程质量保障与支撑服务机制,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各学院、各科教融合学院全力参与下,所推荐的6项成果全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此次获奖,体现了我校在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国家认可的重要进展和成果,在人才培养的实践、改革、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研究生院、物理学院、合肥物质院、金属研究所、紫台、长春应化所、地空学院、数学学院、生命学院)

  • 04.22
  • 04.22
  • 04.22
  • 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