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新闻博览

2022年05月30日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传播理论研究专委会2022年理事会议成功举办

5月28日下午,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传播理论研究专委会主办,专委会秘书处、我校科技传播系、《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编辑部承办的“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传播理论研究专委会2022年理事会议”在线上成功举办。近五十位专委会理事参加了本次会议,共同探讨了前沿科学科普化、自主科学传播知识体系、科学传播本土化理论创新等议题。与会学者还对专委会发展及青年学者激励等共同关心的话题积极建言献策,推动我国科技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与繁荣。

会议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传播理论研究专委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执行主任周荣庭教授主持。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许英在开场致辞中介绍了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工作。科技传播理论研究专委会是学会最早成立的分支机构之一,自专委会成立以来,积极开展科技传播的理论研究,为学会发展、学科建设及我国新闻科技传播事业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许秘书长对学会开展前沿研究、设立科技传播青年学者学术论文奖、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未来展望。

中科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汤书昆教授进行“前沿科学科普化传播的若干思考与实践”的主旨发言。他认为持续性的颠覆式创新已形成“反哺型”文明雏形,要培养“Z世代”前景认知和前景构建的能力。要让前沿科技走进公民教育,构建前沿科技资源科普的责任模式等。汤教授还介绍了中国科大在此方面的部分实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刘立教授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 建立自主知识体系”的汇报,介绍了什么是及如何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刘立将总书记讲话与科技传播研究相结合,期冀专委会发挥理论研究优势,构建自主的科学传播知识体系。

贾鹤鹏教授就科学传播如何实现本土化理论创新进行主旨发言。他认为理论创新与学术生产、青年学者以及中国国情有着密切关系。他以他的科研团队在疫情期间的实证研究为例,介绍科学传播本土化的理论创新路径与步骤,以期推动“爱国的”科学传播发展。

专委会秘书长王国燕教授向理事们汇报了科技传播理论研究专委会相关工作,包括组织建设与队伍扩充、公众号运营与学术简报编译、学术沙龙与讲座、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组织、未来规划等方面,希望更多从事相关研究的老师提供学术成果和分享学术动态,为繁荣科技传播事业出谋划策。

刘玉晓老师代表《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编辑部介绍期刊建设情况、未来工作规划并对审稿系统进行简要说明。

在专委会理事研讨环节,与会学者主要对青年学者论坛优秀论文奖设置等问题进行探讨。清华大学金兼斌教授高度肯定了评奖制度,建议参考已有学会的评奖制度,进行年度提名,加强国际科学传播。崔保国教授认为如何将奖项的设置落到实处,形成品牌是一项长远事业。

北京大学周庆山教授认为科学传播要关注新的发展趋势,如大数据应用与管理。年轻教授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并建议将更多优秀青年教师推荐到学会中。

中国科学院大学张增一教授认为要从案例研究中提取理论经验,探索适合中国本土化的发展战略。华中科学技术大学陈少华副教授建议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专委会要推动开展乡村科普及专题研讨活动等。

张明伟老师表示《中国科学报》在未来会刊登更多优秀青年学者的科学传播作品。上海科技报记者吴苡婷建议专委会定期发布研究成果,方便媒体报道,同时提高专委会影响力。科学小说网汪志老师认为,需要总结中国科技传播自有的特点、优势和所长,向世界讲述中国科技传播故事。北京电影学院张锐从自身专业出发,将科技传播与纪录片相结合,更好地推动科学普及。北京师范大学董艳教授共享了一些科技传播前沿信息。

理事们对专委会建设及学科发展进行了充分讨论。会议最后,周荣庭理事长进行总结发言,并建议专委会及科学传播界要加强学术交流,高等院校的理事开展学科建设、共建科技传播高校联盟,共同助力科技传播理论建设。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传播理论专委会成立于1999年,是该学会最早成立的专业委员会之一。目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科技传播理论专委会的理事长单位,我校创办的《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学术期刊已成为专委会学术分享的阵地。专委会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科技传播研究的核心阵营,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以期衔接国内与国际学术资源,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促进中国科技传播研究的发展。


科技传播系

  • 04.22
  • 04.22
  • 04.22
  • 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