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新闻博览

2021年10月19日
中国科大师生在第七届“互联网+”大赛国赛中取得佳绩

10月12日至1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南昌大学举行,在这场覆盖全国所有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影响范围最大的高校“双创”盛会中,我校荣获1金3银3铜的优异成绩。在晋级国赛项目数、国赛获得的奖牌总数上均开创了我校在该赛事的历史最好成绩,本届赛事首次增设产业命题赛道,在诞生的50支国赛队伍中,我校作为安徽省唯一入围该赛道的高校,且我校首次有参赛项目晋级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国赛。

经过国赛网评、激烈的小组赛和复活赛,我校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硕士毕业生杨爱迪同学负责的《室内外一体化运动感知及高精度定位系统》项目荣获国赛金奖,物理学院博士毕业生赵博文同学负责的《量子工业检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李乔磊同学负责的《金石陶瓷—开启全球3D打印“芯 ”时代》、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生李金宇同学负责的《计及韧性提升需求的多能耦合配电系统一体化规划方法》命题项目荣获国赛银奖,工程科学学院博士生梁莉同学负责的《大国装备——超合金技术,国内首创合金解决方案供应商》、工程科学学院博士生岳永铭同学负责的《撼地者——应急救援领域的全能勇士》、工程科学学院博士生赵飞同学《冬行科技——乡村生态环境的守卫者》荣获国赛铜奖。

获奖团队介绍

金奖

项目负责人:杨爱迪

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指导老师:王永、朱东杰

参赛组别:初创组

项目口号:飞迪愿为上九天下五洋及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运动体导航

项目简介:本项目为解决室内外的运动感知和定位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利用惯性导航、高精度卫星定位、视觉导航等技术,能够为载体提供航向、位置、姿态、速度等基本物理信息,实现室内室外的定位无缝切换。此外,利用自主创新的高性能智能多源信息融合引擎,全新的数据融合框架,还能根据运动信息进一步提升定位的精确性,达到厘米量级的定位精度。最终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动中通、无人系统、AGV、测绘、人体姿态检测、建筑安全监控等领域,为正在到来的大智能时代提供高精度可靠导航。

银奖

项目负责人:赵博文

学院:物理学院

指导老师:孙方稳

参赛组别:师生共创组

项目口号:全球量子工业领军企业

项目简介:该项目主要聚焦于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对环境中的矢量磁场进行传感与计量。量子精密测量技术是利用量子系统的量子性质或者量子现象,对物理量进行测量的技术,近年来作为量子科学技术的一个分支,量子精密测量技术飞速发展,它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高、带宽大、可溯源等一系列优点,除了对基本物理参数进行测量外,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在材料、能源、军工、医疗等领域均有这重大应用。

项目负责人:李乔磊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李金国、梁静静

参赛组别:师生共创组

项目口号:瓷比金坚,筑梦九天

项目简介:本项目面向熔模精密铸造发展的迫切需求,针对传统熔模精密铸造工艺存在的复杂铸件质量不稳定和生产周期长的瓶颈问题,利用光固化增材制造技术,开展陶瓷型芯从浆料制备、光固化和脱脂-烧结流程中的产品性能调控和稳定工艺技术探索,重点突破浆料优化设计、陶瓷型芯增材制造工艺以及性能调控等关键技术,建立光固化3D打印制备陶瓷型芯全流程控制技术,开创光固化3D打印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运用先河。

项目负责人:李金宇

学院: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

指导老师:黄玉萍

参赛赛道:产业赛道

项目口号:绿色能源,智动世界

项目简介:使用深度学习算法LSTM对电网故障进行诊断,其次利用云模型对故障风险进行评估。在多能耦合韧性电网调度规划建设上,首先提出一种基于CNN-BiLSTM的风电、光伏发电功率短期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利用CNN模型的卷积核和多池化操作提取不同长度的主题特征,丰富特征多样性;其次将数据集和CNN提取的特征集输入到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BiLSTM)内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利用CNN-BiLSTM模型对不同时间尺度下的风力发电功率和光伏发电功率进行预测,并且与WNN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PSO-BP混合模型和LSTM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CNN-BiLSTM模型预测精度高于其他模型预测精度。

铜奖

项目负责人:梁莉

学院:工程科学学院

指导老师:彭良明

参赛组别:研究生创意组

项目口号:创新无止境,创业践于行

项目简介:随着先进制造日益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未来工业4.0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金属 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依托自身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未来制造业,尤其是航空航天领域的颠覆性技术之一。选择性激光熔化SLM)技术作为金属3D打印中极具代表性的制造技术,具有成形件致密度高,机械性能优异等优点。而金属3D打印设备及技术往往只能加工小型的零部件,因此焊接作为常见的连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金属3D打印的组装和再修复过程中。团队实现了高性能镍基高温合金构件的直接成型3D打印及其相关的焊接组装与再修复技术。打破了国外公司对高品质镍基高温合金生产技术及其相关产品设备(如航空发动机、增压器、燃气轮机等)的技术封锁,极大提升了国家在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的绝对地位。

项目负责人:岳永铭

学院:工程科学学院

指导老师:张世武、金虎、高纬

参赛组别:研究生创意组

项目口号:应急救援全能勇士,科技挽救万千生命

项目简介:近年来各种事故灾害时有发生,给救援人员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都带来巨大威胁。项目团队希望开发实用、先进的应急救援机器人,以提高救援效率,减小救援人员伤亡。通过对现有的救援设备进行分析,发现其功能较为有限,且基本不具备智能性和自主性。为此团队经过技术攻关,研发了具备自主探测和自主作业能力的智能应急救援机器人“撼地者”。撼地者主要由四大核心系统组成,分别是跨地形运动作业系统,多自由度精准作业系统,全向感知与自主导航系统,以及实时影像回传与遥操作系统。这四大系统相互配合,可以完成越障清理、搬运抓取、智能探测、自主导航、营救伤员等诸多救援任务。

项目负责人:赵飞

学院:工程科学学院

指导老师:刘志迎、张成歆

参赛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项目口号:卫星天眼,俯瞰苍穹,守护乡村生态环境

项目简介:在生态监管业务系统开发、卫星遥感算法研发等领域具有较好的技术积累,针对我国地理信息空间和大气环境特点,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态卫星遥感技术体系,实现了对大气污染、森林火情、植被参数等的监管一体化系统的集成与开发。团队利用卫星高光谱,根据不同类型需求,提供从全国到城市、再到乡镇的多尺度污染定位溯源、臭氧和雾霾来源解析等多样化服务。近年来,团队产品为2019年武汉军运会、2020年上海进博会等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提供监测数据支撑,获得了生态环境部和上海、武汉等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并对产品出具了应用证明和感谢信。产品的高精度、全覆盖等特性也受到央视新闻频道的重点报道。在新冠疫情期间,团队驰援武汉,为病毒的传播风险评估贡献一份力量。

近年来,我校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自2019年11月创新创业学院成立以来,以铸造学生创新创业灵魂为目标,围绕创新带动创业、创业推动创新的主题,开展一系列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深化校企合作,建设“金课”课程体系;遴选优质导师,组建“金牌”师资团队;以赛促学促创,探寻“金奖”培养路径;汇聚创新资源,打造“金字”教育品牌,积极鼓励学生基于创新驱动、技术支撑开展创业实践,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力。

本届大赛自启动以来,经创新创业学院、校团委、教务处、研究生院、招生就业处、科研部、先进技术研究院、对外联络与基金事务处、党政办公室、财务处等校内外多家单位协力合作,各院系给予大力支持,广泛动员师生参与,我校本年度参赛项目报名数也创历史新高。项目涉及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在学校双创基金和华米基金的支持下,各单位通过我校双创训练营“新苗计划”系列项目辅导会、“新秀计划”项目辅导会、创新创业大讲堂、创新创业教育沙龙、“理实Talk”创新创业系列讲座等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并对参赛项目进行系统的辅导和培训,不断构建全链条式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此次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展现了我校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青春风采,也展现了我校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和富有我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品牌。

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教育部等12个中央部委单位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南昌大学、南昌市人民政府承办。这一赛事自2015年举办以来,目前已经有超过千万的大学生参加,现已成功举办七届。本届“互联网+”大赛的参赛项目数目、参赛人次上均达到历史新高,其中包括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几乎全部报名参赛,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今年,大赛聚焦建党百年的特殊时点、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战略起点、第一次在革命老区办赛的特殊地点三个时空背景进行整体策划,以“我敢闯、我会创”为主题,围绕“更中国、更国际、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的办赛目标,主动融入全球创新创业浪潮,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参与,已经成为国际交流合作的新平台。


(创新创业学院、校团委)

  • 03.14
  • 03.13
  • 03.13
  • 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