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在管理科研楼1518教室,数学科学学院召开2017年秋季学期第一次教学报告会,数学学院程艺教授作了题为“《数学分析》课程结构改革及相关问题”的报告,报告会由数学院副院长李思敏教授主持。

程艺教授首先回顾了2000年前后中国科大本科生学制改革,以及实行全校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等重要教学改革的历程,谈到公共基础课程、特别是数学课程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在数学系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本着“保证教学质量、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改革课程结构”的原则,完成了新一轮的教学计划修订。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需要,在时任少年班管理委员会主任陈卿教授的支持下,数学系在少年班开展了《数学分析》课程结构性改革试点,开设了“《数学分析》B系列课程”。随着少年班扩大为少年班学院,除了传统的少年班和“零零班”,该试点也随之扩大到“创新试点班”。经过参与教学的多位教师共同努力和十多年教学实践,逐步理清了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调整了课程结构,初步形成了三册讲义。虽然这三册讲义仍有一些需要改进之处,但它凝聚了数学学院多位教授的心血,特别是第三册,体现了新课程结构创新的最新成果。

随后,程艺教授结合全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科大教学改革的特点,从“关注一个背景、分清两个层次、把握三个方面和注意四个关系”四个方面展开演讲。他分析了学生选择数学专业的目的、数量、就业前景、高考制度改革以及各校开放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可能性等背景;介绍了“《数学分析》B”新的课程结构,认为总体上是将传统的“数学专业与非数学专业”两个层次,改变为“基础与提高”两个层次。在“基础层次”,紧扣主线,删繁就简,建立相对统一的适合大多数理工科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微积分公共平台,满足学生专业之间的流动和选课的需求;而“提高层次”则针对选择数学专业以及其他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更加注重现代分析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打好分析基础的需要。他还就具体教学过程谈了自己的体会和观点。最后,他分析了数学分析课程结构性改革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衔接,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衔接,以及与现行制度的衔接等问题。他特别强调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循序渐进提高质量的重要性。他希望学校及学院各级领导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重视具体教学过程的研讨。
最后,李思敏表示,《数学分析》B系列课程将作进一步的改革完善,并希望这样实实在在的教学研讨报告会长期坚持下去。
(数学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