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科大学人

2013年07月08日
[江淮晨报]中科大首届少年班30年后再聚首
 “不带家属 谢绝媒体”
 
 7月4日上午,一群穿着短袖汗衫的中年人,站在中科大少年班学院前成荫的绿树下合影。一一看过,能找到世界知名大学的教授、纵横商界的知名人士,也有难以辨认的普通面孔。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78年首批少年班成员,毕业30周年聚会上的一幕。已经离校30年,再聚首时这个群体依然选择保持低调,谢绝媒体采访。
其中的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选择将自己为期2天的返校行程“一分为二”:第一天,汗衫配墨镜,站在食堂里打“菜梗肉片”;第二天,西装革履出席中国科大—微软软件工程中心揭牌仪式。
“菜梗肉片”不如30年前美味
头天吃了一顿“菜梗肉片”,张亚勤隔天依然念念不忘,一上午提了两次。“可是,怎么就没有那种30年前的味道了呢?”7月5日,张亚勤在接受江淮晨报记者采访时,依然回味头一天的聚会过程,“这是我以前最喜欢的一道菜。”
7月4日,张亚勤和夫人汪健一起重返母校,参加首届少年班同学聚会,出席的还有如今成为中科大教授的王永、周逸峰等。一整天里,张亚勤和老同学们一起拍照合影、聚餐、闲聊。
“那时候一群15岁的小孩,现在都是快50岁的人了。”张亚勤说,毕业后的这些年里,同学们分散在世界各地,保持联系的同学不多。再聚首,有些面孔已是30年未见了。“有的一眼真是认不出来,不过几分钟后,就觉得时空又回来了。有的人当年就神神叨叨,一转眼30年,还是一点儿也没变。”张亚勤笑着说。
“我自己的少年班经历很好”
张亚勤如今是中科大校园中被重提频率最高的校友之一,他本身的经历也非常传奇。1978年,年仅12岁的张亚勤进入科大少年班,现在,他是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即使年近五十,张亚勤依然不能摆脱“神童”的光环。“在同班同学当中,我不是最优秀的,他们都比我成功。”张亚勤说。
对于12岁上大学,成为少年班首批学员的这段经历,张亚勤没有点评太多。对于如今越来越低龄化甚至从中小学即开始的“早慧少年”培养模式,张亚勤也表示自己不愿过多评价,“我不是一个教育家,所以我没有权利去评价这种教育模式。”
“我只能说,我自己的少年班经历很好,一切都很正常。”张亚勤说,重返母校和同学再聚,自己感觉非常好。“12岁上大学,在科大读本科、读研,毕业的时候还不到20岁,我是在中科大长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在这里形成,还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太太。”
专属聚会,行程保密
从1978年中科大少年班创办以来,35年间,这里在读的学生、走出去的校友,都是引人关注的焦点。
然而,这又是整个中科大最为低调的群体,几乎不接受媒体采访。对此,校方的态度非常明确,这并非是为了保持神秘感,而是希望能减少媒体曝光的频率,让这些本来就特别的孩子能在相对安静的环境里接受教育。
这种低调的色彩同样适用于已毕业的校友圈。7月4日,当已经毕业30年的首届科大少年班成员再聚首,少年班方面也提前跟校方打了“预防针”,表示不希望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成员的聚会行程也是全部保密。
“这是一个小圈子的聚会,甚至连成员家属都谢绝参加。”一位科大老师告诉记者。
 
晨报记者 于巧妮
张亚勤谈微软人才观: 我当HR爱招“三好生”
对于“最难就业季”,张亚勤也有话要说。
支招“就业难”:有机会不妨多实习
一边是大学生“最难就业”,一边是众多企业抱怨“招不到人”。张亚勤认为,这其中存在“脱节”,而这需要企业、高校一起来填补。
“很多企业不愿意招收新人,但其实他们错过了很多高IQ的年轻人。对于人才培养,企业应该有一些远见。”张亚勤说,“高校在培养人才时,也应该多与市场需求接轨。”对于大学生,张亚勤则建议,在学校的时候有机会一定要多实习。他告诉记者,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去年招聘了500多名应届生,其中有一半是从实习生中选拔出来的。
最爱“三好生”:数学好、编程好、态度好
什么样的人才,微软最爱?对此,张亚勤“揭秘”,自己在微软当面试主考官时,最爱“三好生”——数学好、编程好、态度好。
“学好数学,基础课功底扎实,再就是要有想法、会编程;而之所以还要态度好,是我们希望新人能有合作精神,还要有学习能力。”张亚勤说,对于职场“菜鸟”,微软给予的态度是“包容”。“在美国,所有的微软实习生都可以去盖茨的家里参加派对。在中国,我们每年也有成百上千的实习生计划,这可以让大学生有机会借助微软这样的平台去装备自己。”
 
         2013年07月06日 江淮晨报
  • 03.27
  • 03.27
  • 03.27
  • 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