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9日,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组织工艺验收专家组,对合肥光源重大维修改造项目进行工艺验收。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林明炯副局长主持工艺验收会。
工艺验收专家组由12位专家组成,陈森玉院士任组长,万元熙院士、赵政国院士、谢毅院士、秦庆研究员、胡天斗研究员、王庆斌研究员、邰仁忠研究员、顾强研究员、殷立新研究员、乔山研究员、姜伯承研究员等任专家组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窦贤康教授、科研部部长罗喜胜教授、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主任陆亚林教授以及工程重要技术骨干参加了工艺验收会。
窦贤康副校长代表学校致辞,感谢中国科学院主管部门和专家对本次工艺验收工作的大力支持,希望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以工艺验收为新的起点,再接再厉,以全新的面貌迎接下一步工作。
工艺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为民研究员所做的项目基本建设情况报告,听取了工艺测试专家组组长秦庆研究员宣读的工艺测试专家意见,查阅了项目工艺报告。
经过认真、深入的讨论,工艺验收专家组确认专家测试组提交的工艺测试报告:项目总体工艺指标和所有加速器、光束线实验站各系统的工程技术指标均达到或优于项目任务书下达的设计指标,圆满完成主管部门批准的项目建设目标和内容。专家验收组一致同意合肥光源重大维修改造项目通过工艺验收。
合肥光源是我国第一台专用同步辐射装置,历经一期、二期工程建设,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前沿基础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得到了众多用户的肯定,但主要技术指标维持在80年代设计水平的合肥光源,发射度大、亮度低,已难以满足未来的科学挑战对真空紫外光源提出的更高要求。为此,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大于2009年12月19日决定共同投资对合肥光源进行新一轮重大升级改造,通过采用先进的加速器物理设计,新建直线加速器和储存环,提高加速器总体性能,使合肥光源特色更加鲜明,与北京、上海光源形成优势互补,在真空紫外-软X射线能区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2010年8月,合肥光源重大维修项目正式启动;2013年12月,主体设备安装全部就位;2014年1月,开始束流调试;2014年12月,调试和自测工作结束。
项目实施过程中,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工程建设队伍坚持以自主创新为主,采用高水平的集成创新,艰苦拼搏,特别是在后期的调试阶段,全体工程技术人员上下一致、齐心协力、日夜奋斗,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确保了2014年底前完成所有调试和测试任务。工艺验收专家组对项目中采取的一系列创新技术也给予了认可和肯定。如,储存环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制的固态高频发射机代替常规的四极管高频发射机,系统故障率显著降低,运行可靠性大幅度改善;应用了自主设计的多功能六极磁铁,保持了良好的轨道调节灵活性,节约了空间用于安装更长的插入元件;在有限的周长下集成安装了APPLE II型波荡器、永磁扭摆器、真空室内波荡器、准周期型波荡器和纯永磁波荡器共五台插入件,向用户提供高品质同步辐射的能力显著增强;自主研发了光束线关键部件,并实现了模块化设计。
合肥光源经过新一轮升级改造,加速器的总体性能和光束线、实验站的性能均有显著提升。储存环束流发射度由160nm•rad大幅降低至38nm•rad,束流轨道稳定性由100μm降低到4μm,接近三代同步辐射光源水平;首批建设完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燃烧、软X射线成像、催化与表面科学、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和原子与分子物理等五条光束线及实验站,将为我国材料科学、能源基础科学、生命科学以及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先进的研究平台。同时,合肥光源重大维修改造项目的顺利验收也推动合肥大科学中心的筹建工作迈出重要一步。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