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科研进展

2015年11月26日
日冕物质抛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由我校汪毓明教授领导的日地空间物理课题组在太阳大气喷流触发高速日冕物质抛射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项研究论文以“A Solar Coronal Jet Event Triggers A Coronal Mass Ejection”为题于11月4日发表在国际天文顶级期刊《Astrophysical Journal》上(ApJ, 813:115, 2015)。论文于11月18日被美国天文学会(AAS)作为当期亮点研究成果在网站头条报道(http://aasnova.org/2015/11/18/eruptions-from-the-sun/)。我校博士后刘佳佳为该论文第一作者。

 

图1、美国天文学会网站将我校的该项研究作为11月18日主页头条亮点报道 

 

图2、研究中观测到的太阳日冕喷流 

 

太阳大气喷流(Jet)是太阳大气中爆发的瞬时磁场能量释放过程,常表现为长条形的运动轨迹。它们被认为可能对日冕加热和太阳风加速有重要贡献。而日冕物质抛射(CME)则是一种泡状结构的爆发活动,通常以极高的速度向行星际空间和地球注入大量的等离子体物质和能量,可以对地球周围的空间环境、人类的航天活动和电力、通讯产生重要影响。但是这两种太阳大气中的爆发活动是否有所联系?该课题组研究成果表明,有别于经典的日珥触发日冕物质抛射的模型,相对没有那么剧烈的太阳喷流同样可以触发十分剧烈的日冕物质抛射事件。 

 

图3、研究中观测到的日冕物质爆发事件 

 

该课题组利用太阳动力学观测站(SDO)、太阳与日球层观测站(SOHO)以及日地联系双星观测站(STEREO)等4颗卫星上搭载的紫外、极紫外和白光观测仪所提供的数据,研究了2013年1月15日的一次太阳爆发事件。他们发现,在太阳上的同一个活动区中,8分钟内先后爆发了一次大尺度太阳喷流事件和一次日冕物质抛射事件。通过分析喷流与日冕物质抛射的时间和空间关系,他们发现,先爆发的喷流触发了高速的日冕物质抛射事件。基于新的观测,他们进一步提出,太阳活动区中突然的磁场重联引发了大尺度喷流的爆发。同时重联过程中突然的能量释放过程引起了活动区上方泡状结构的上升运动,从而触发了日冕物质抛射事件并使得喷流形成了该日冕物质抛射的内核。

 

编辑和审稿人均认为,以上观测和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太阳上的爆发活动。为研究人员更加深入地探究太阳上的剧烈爆发活动及相互作用的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科技部以及教育部的资助。 

 

(中科院近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科研部)

  • 05.27
  • 05.27
  • 05.21
  • 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