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 ,2017年12月28日,中国极地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院士出任中国极地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极地科学技术委员会由两院院士和教授、专家共41人组成,涵盖了科学、教育、外交、经济等领域。
我校地空学院王水院士、孙立广教授应邀担任了委员会委员。王水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空间物理领域专家,他在会议讨论中介绍了我校特别是地空学院有关极地学科。
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指出,为响应新时代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需求,积极推动极地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海洋局决定成立中国极地科学技术委员会。王宏表示,中国的极地科学研究将更加紧密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做强极地“大科研”是当务之急,当此之际成立中国极地科学技术委员会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徐冠华指出,极地是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部分,极地工作需要多学科、多部门协同工作,要突出科技引领和支撑。此次国家海洋局牵头成立中国极地科学技术委员会是加强中国极地科技战略支撑的重要举措,必将为海洋强国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会议听取了有关极地工作的报告,其中我校企鹅生态研究是5项重要进展之一。委员们对报告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认为中国的极地考察事业已经进入一个新时代,极地工作者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为习主席提出的“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利用南极”做出更大贡献。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极地研究工作,推动我国引导国际大科学计划工作,这次会议之前,科技部举行了“三极环境与气候变化”香山科学会议。来自中科院、教育部等部门的66名院士、专家围绕三极展开研讨,对下一步推动计划研究形成共识,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科技部万钢部长以及来自科技部、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部门的40余名司局领导到会听取研讨成果报告。万钢指出,三极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对我国引领全球气候变化工作和全球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启动计划对提升我国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尤其是科学家协同创新整体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万钢对开展“三极环境与气候变化”大科学计划提出建议:一是要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结合起来;二是整合资源、开展协同创新;三是加强国际影响力构建;四要从整体上做好计划的设计。
我校孙立广教授和谢周清教授应邀参加会议,就生态环境和环境污染等研究领域作了发言,并参与了大科学计划的讨论和编制。
(极地环境与全球变化省重点实验室)
相关新闻链接: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http://tv.people.com.cn/n1/2017/1228/c61600-29734842.html
中央人民政府网新闻:http://www.gov.cn/xinwen/2017-12/28/content_5251241.htm?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新华社:http://www.xinhuanet.com/2017-12/28/c_1122181477.htm
科技部:http://www.most.gov.cn/kjbgz/201712/t20171219_1368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