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学习贯彻

2017年02月28日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暨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动员大会在肥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作出批示

2月27日上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暨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动员大会在合肥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作出批示。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出席会议并讲话,省长李国英主持会议并宣读刘延东副总理的批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相里斌,科技部党组成员、秘书长徐建培出席会议并讲话,共同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揭牌。我校党委书记许武、校长万立骏出席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座,常务副校长潘建伟作为科学家代表出席会议并讲话,相关校领导以及相关院系、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刘延东副总理的批示,充分肯定了安徽省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成绩,要求安徽省以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暨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为契机,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强化保障,依托先进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和科研团队,打造跨学科、综合性、多功能的国家科学中心,努力将合肥打造成为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重要承载者和策源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李国英在致辞中指出,各级各有关方面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思想为引领,认真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创新发展的重大部署,着力下好创新“先手棋”,高水平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加快打造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安徽力量。

 

 

林念修在讲话中指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历来被视为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安徽省要坚持高站位,充分认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肩负的重大使命。要坚持高标准,对标全球领先水平,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科技创新高地。要坚持高效能,构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组织管理新模式。

 

 

徐建培在讲话中指出,科技部将支持安徽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积极参与全球科技竞争合作,推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早出重大原创性成果,着力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打造成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集聚国内外优势研究力量,辐射带动中部乃至全国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平台。

 

 

相里斌在讲话中指出,中国科学院高度重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工作,将组织全院相关优势力量,加大投入、重点保障,建立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探索实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组织管理新体系。按照国家实验室的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建设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为组建国家实验室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潘建伟在讲话中指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成立,对于长期扎根安徽的科技工作者来说,心情格外激动、倍感振奋。他还分享了我国在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领域近期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进展,并代表参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全体科技工作者表态: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坚持文化自信、增强使命感,以更多、更好的创新成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他指出,中国科大高新园区是量子创新研究院的支撑单元,与量子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大先研院一起形成从基础研究到创新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的完整的创新闭环,共同构成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锦斌在讲话中指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在安徽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必须倍加珍惜、用好机遇。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是一项开创性事业,必须聚焦重点、精准发力。要坚持重大设施建设和交叉前沿研究相结合,把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创建作为我省科技创新的“一号工程”,加快推进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大科学装置优势,新建一批大科学装置。李锦斌强调,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一项重大系统工程,必须齐心协力、奋发作为。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我省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协调解决建设运行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要强化要素保障,量身制定政策,开辟“绿色通道”,妥善解决人、地、资金等核心问题。要压实工作责任,举全省之力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力见成效。要营造浓厚建设氛围,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做好面向创新创业主体的政策阐释和宣传引导,增强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强烈吸引力。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依托合肥地区大科学装置集群,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等四大领域,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产生变革性技术,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大型开放式研究基地、创新性成果不断涌现的创新高地,代表国家水平的创新策源地,到2020年基本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框架体系。到2030年,建成国际一流水平、面向国内外开放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国际创新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科技长远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按照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的批复意见,我校将全面参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四个方面的主要工作。一是建设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我校主要承担提升合肥同步辐射光源等现有大科学装置性能和开放度、建设合肥先进光源HALS预研及技术验证装置、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合肥中心)等建设任务。二是推动设施建设与交叉前沿研究深度融合。我校主要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等领域,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展高水平研究,推动实现重大原创性突破,成为重大原始创新的策源地。三是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创新网络。四是探索实施合肥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组织管理新体制。

 

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设计效果图

 

2月27日启动建设的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将按照国家实验室的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进行建设,为组建国家实验室创造条件、奠定基础,其规划建设单列专项规划,保障其规划发展的独立性、完整性。

 

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的建设主体为中国科大,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研究、量子信息前沿基础研究、量子信息应用技术研究和核心器件研发等。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旨在服务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计算能力提高等重大需求,着力突破推动以量子信息为主导的第二次量子革命的前沿科学问题和核心关键技术,抢占量子科技国际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大型综合性开放式研究机构。

 

中国科大高新园区是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的支撑单元,两者为一个完整的创新主体,与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同构成原始创新、人才培养和成果转移转化的创新闭环,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实现多元互动、开放创新。

 

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暨中国科大高新园区建设选址示意图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科大时,赞扬学校“抓科技创新动作快、力度大、成效明显,值得肯定”,要求学校要“勇于创新、敢于超越、力争一流,在人才培养和创新领域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暨中国科大高新园区建设是学校把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内化于心、落在实处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推进2016年8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签署的《全面创新合作协议》实施的实际行动。学校经党委常委会、校长工作会及党政联席会等多次研究讨论,与安徽省、合肥市多轮沟通研讨,决定启动中国科大高新园区规划建设,并经第十届校学术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教代会主席团会议讨论通过。

 

中国科大高新园区坚持“开放式、共享式、智慧型、生态化”的理念,力求建成一个明晰支撑定位、传承科大文化、面向科技前沿、培养双创人才的世界一流大学园区,不断促进高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真正在区域源头创新活动中,汇聚和形成一流人才、一流成果、一流贡献,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助力学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科大高新园区拟布局与高技术和工程学科密切相关的学院、重点科研机构、国家级科研平台和院省部级科研平台,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建设,到2025年基本建成,可容纳师生总数约20000人。

 

参加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暨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动员大会的还有:省政协主席徐立全,省委副书记信长星,省委常委,省人大有关负责同志,省政府副省长,省检察院、省军区负责同志,省辖市党委、政府负责同志,中国科学院、中国物质研究院、省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部属和省属大学、在皖科研院所、省属企业主要负责同志。

 

新闻附件:

中国科大高新园区名称释义

中国科大高新园区有别于学校现有的东西南北中五个校区,现有五个校区以彼此间方位命名,主要为地理概念,虽简单易记,但未能准确表达各校区学科布局、建设发展等诸多要素。高新园区命名则既着眼于办学内涵、建设理念,也考虑地理方位、园区所在,且体现学科布局与未来发展制高点、对区域经济社会之引领示范等含义。简要归纳如下:

 

一是体现学校以创新引领未来之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科大时,赞扬学校“抓科技创新动作快、力度大、成效明显,值得肯定”,要求学校要“勇于创新、敢于超越、力争一流,在人才培养和创新领域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校区以“高新”命名,以创新理念建设,强调跨学科、大协作和高强度支持协同创新,体现了学校把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落在实处、内化于心。

 

二是兼顾地理方位与建设内涵。按照规划,高新园区位于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以“高新”命名,符合地理意义,使得校区名称明了易记。同时,作为学校领导班子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着眼未来、科学布局,积极谋划、主动作为,为学校未来10-20年留足发展空间,而不仅是因为需求不足的被动拓展。

 

三是以学科布局形成学校发展新的制高点。高新园区对学科布局有明确规划,主要集中在高技术与工程领域,“高新”是其发展最重要的关键词。相关学科群的组团发展、共生互进,将在更高层面为学校发展带来新动力,助力学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以“高新”命名,既是内涵与外在的统一,也寓意着学校将通过高新园区建设,在保持已有办学优势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办学优势。

 

四是体现了学校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办学使命。高新园区在人才培养方面目标明确,紧紧围绕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和为其支撑的高技术与工程学科领域,加大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不断促进高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移转化,真正在区域源头创新活动中,汇聚和形成一流人才、一流成果、一流贡献,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新闻中心)

  • 04.12
  • 04.16
  • 04.12
  • 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