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学习贯彻

2017年04月25日
中国科大智能机器人佳佳以“特约记者”身份采访科技大咖

中国智能机器人佳佳24日作为新华社特约记者,越洋采访了美国著名科技观察家凯文·凯利。这是全球首次由高仿真智能机器人作为记者与人进行交互对话,专家认为具有标志性意义。 

 

 

“佳佳,你能唱首歌或放段音乐吗?”大洋那边的凯利通过网络视频提问。

 

“你可以自己找啊。”身着中国传统服装的佳佳用流利的英文给了个俏皮回答。

 

“你有没有会唱的歌?”凯利坚持。

 

“嗯,除非你告诉我歌的名字。”

 

“你喜欢我吗?”佳佳问。

 

“是的。”凯利回答。

 

“我也这么想。”佳佳说。 

 ……

 

 

4月24日,机器人佳佳通过网络与科技观察家凯文·凯利对话。当日,由新华社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起在安徽合肥邀请机器人“佳佳”作为新华社特约记者,与美国著名科技观察家凯文·凯利进行人机对话。佳佳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可佳”机器人团队联合国内合作伙伴,历时3年研制出的特有体验交互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这些对话完全没有经过事先设计。身为美国《连线》杂志创始人的凯利多年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接受机器人采访的条件之一就是不控制对话内容。套用凯利那本预言科技发展的著作《失控》的书名,对于机器人佳佳的开发者团队来说,这是一场“失控”的对话。

 

 

“让佳佳接受这样的挑战很好,”佳佳开发团队负责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机器人实验室主任陈小平教授说,“我对佳佳这次临场表现总体打70分。”他说,由于越洋网络延迟等原因,部分对话确实在时序上有些混乱,没有表现出佳佳应有的能力;但佳佳也在部分对话中反应很快,令人满意。

 

“就我所知,这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机器人记者,”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巴特·塞尔曼说,“这可以帮我们认识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的未来。”

 

 

 

中国科大研发的中国首台特有体验交互机器人佳佳诞生于去年4月。佳佳的外形面貌源于在中国科大女生中征集的形象模特,皮肤使用了高级仿生材料,说话时会张嘴,还会点头、转动眼珠等,初步具备了人机对话理解、面部微表情、口型、躯体动作搭配、大范围动态环境自主定位导航和云服务等功能。

 

佳佳此次进入传媒领域,与“机器人写稿”有本质区别。近年来有不少媒体开始尝试利用程序生成一些稿件,比如在报道高度格式化的股市信息和体育比赛结果等方面,但这些程序都无法与采访对象互动。

 

24日,佳佳除了采访凯利外,还与多名计算机专家及媒体代表进行了互动。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金兼斌说:“这次人机互动由新华社策划推出,对于未来的新闻采访,乃至广义的内容生产,可能具有某种标志性意义。”

 

陈小平和金兼斌都认为,短期内机器人还无法取代人类记者,因为在创造力和策划能力等方面,目前的人工智能还远不如人类,但将来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会逐步扩大。

 

据新华社合肥4月24日电  记者黄堃 郭爽

  • 08.16
  • 06.24
  • 07.26
  • 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