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丨包信和代表:厚植基础研究人才成长沃土

资料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13日 15:31 点击:[]

人民网记者 赵竹青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受访者供图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科技创新成为高频话题。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至60%以上,创新支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从构建新型举国体制,到组建国家实验室,分批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再到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这背后是国家强化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全国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五年增长一倍,基础研究已成为支撑创新发展的强劲引擎。

基础研究人才如何培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强调,关键是要引导科研人员将个人兴趣与国家目标结合起来,在国家目标中凝练科学问题,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办学和科研环境,努力造就一批敢闯科研深水区和无人区的一流创新人才。

在国家目标中凝练科学问题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科技创新的总开关,高水平创新人才则是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源泉。基础研究拔尖人才如何培养?中国科大作为一所为“两弹一星”事业而创办的高水平大学,在聚焦国家战略、培养尖端科技人才方面有着厚重的办学传承与历史积淀。

包信和表示,大学是培养基础科学研究人才的主阵地和主要力量。1958年9月,为解决中国在“两弹一星”工程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党中央和国家创办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通过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工程、重大任务来凝练学科方向、培养尖端科技人才,再通过输出尖端科技人才来充实国家科研和行业力量,解决国家“卡脖子”难题。1978年,科学的春天再次吹响向科学进军的集结令,中国科大在国内首创“少年班”,选择具有从事科研潜力的人才苗子,培养一支“少而精的基础科学工作队伍”。近年来,学习开展“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了大批基础研究领域的优秀人才。

人才培养是塑德塑材的过程,包信和特别强调科学家精神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提出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他指出,中国科大建校以来始终坚守“科教报国、追求卓越”的初心使命,始终强调科学家应当胸怀祖国,将科技创新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基础研究不是无源之水,也不是漫无目标的研究,基础研究不仅要有“兴趣导向”,还应加强“目标导向”。他希望真正有志科研的人才,应将研究的兴趣与国家的战略需求融合起来,形成合力,在国家目标中凝练科学问题。

创新模式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人才培养模式代表一所学校的特色和风格。中国科大在人才培养上,坚持“基础宽厚实专业精新活”,强调要夯实基础、鼓励交叉,提倡学术自由、促进国际合作等。

“在学术方面,要有自主思考的能力”,包信和介绍,中国科大一直以来坚持因材施教的理念,在招生时基本上不分专业方向,等到就读1至2年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对学科的理解,自主选择专业和研究方向。学校成立了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等基础科学领域和信息、材料等高新科技领域的科技英才班19个,为学生发展、基础研究、学科交叉提供了充足的选择空间。基于此,中国科大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两段式(通识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2+X培养模式)、三结合(科教结合、理实结合、所系结合)、长周期(本硕博一体化)、个性化(100%自主选择专业)、国际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去年,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包信和表示,作为中国科学院直属高校,中国科大与中国科学院始终坚持“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成立针对国家重大科学和工程问题的科教融合学院,设立所系结合研究生培养基地,在推动“科”和“教”的合作交流,实现科教相长,培养科教融合人才上取得了良好的实践。目前,学校将按照中国科学院的部署,进一步推进科教融合工作,更好服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大局。

坐好“冷板凳”大有学问

“不要一说到基础研究就是坐‘冷板凳’,好像不坐‘冷板凳’就不是基础研究,或者基础研究就一定要坐‘冷板凳’,实际上并不一定是这样。”包信和认为,好的科学家和科研机构会有他的学术判断力,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什么样的“冷板凳”应该坐,会很好区分“冷板凳”和“躺平”的情况。

他指出,对基础研究和基础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应该更加多元化。发表高水平论文等国际公认的评价指标对基础研究来说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对于一些涉及国家重大战略,或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重大的研究课题,恐怕就不能仅仅用这一套标准来“生搬硬套”,这也是科学界强调要破“四唯”的意义所在,也就是说不能“唯”。

包信和坦言,“大家有时候并不是不想坐‘冷板凳’,而是当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的时候,这个‘冷板凳’坐不下去。我认为,一个好的学术和文化生态就是不仅要让研究人员能坐得下‘冷板凳’,而且要能将它焐热。”

他表示,未来将从体制机制上深化改革,坚决“破四唯”,为科研人员“松绑”,同时,提供有温度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让他们能够沉下心、坐得住。


人民网 2023年03月13日

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3/0313/c1004-32643341.html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 96 号,邮政编码:230026

联系我们皖ICP备05002528号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1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