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中国教育电视台】拔尖计划15年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多元引擎”驱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作者: 来源: 阅读次数: 日期:2024-10-05

拔尖计划15年:从火种迈向燎原” 

2009年,教育部、中共中央组织部、财政部联合启动拔尖计划。计划实施以来,累计在77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布局建设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吸引了3万余名优秀学生投身基础学科,聚集了一批潜心育人的大先生。

为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探索何谓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中国范式,十一期间,我们重磅推出《拔尖计划15年间 从火种迈向燎原》系列深度报道,报道15年间各学校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取得的成果。

2010年正式获批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科技英才班为基础,打造“科教结合、理实结合、所系结合”的融合发展育人模式,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带来“新变化”,催生“新发展”。今天的《拔尖计划15年:从火种迈向燎原》,一起来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如何以多元引擎驱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拔尖基地,“自主性”是学生培养模式的关键词,如何在错综复杂的数学问题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潜能,是学院人才培养的核心。

据数学科学学院教学院长陈小伍介绍,2019年起,他们便引入了荣誉课程,更强调跟研究生课程的衔接,也专门请了国家级人才来负责华罗庚班的基本运行。

陈小伍表示:我们希望同学们能在这里学到数学写作的规范,以数学的方式跟别人交流,通过自我探究加上老师的引导,来锻炼和培养学生作为数学研究者的基本能力。

这其中,让学生站上讲台成为课堂的主角,就是中科大数学科学学院华罗庚数学科技英才班的一大课程特色。

陈小伍告诉记者:“我们不光把课堂交给学生,课堂上面的各种互动也是交给学生来做。”

2021级华罗庚英才班的本科生严浩就曾有过给大家上课的体验。对他而言,每次在华罗庚数学讨论班的学习,都是一次升级打怪的有趣经历。

在华罗庚讨论班上,我们讨论的有些可能是通往下一个阶段的钥匙,也有些本身就是规模庞大且值得研究的问题。这种感觉就像是我们组团去打一个副本,一方面有跟这些难题酣战的乐趣,事后再来复盘讨论,又像是静坐在军中帐,有一丝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豪迈之感。严浩感慨道。


在严浩的同班同学王鼎涵看来,在班上,大家更像一群身处科学之峰的攀登者。“在一起攀登的时候,我们跟队友不仅会进行技术上的交流,也会有精神层面的鼓励,这些对于我们攀登科学高峰来说都十分必要。”

事实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在于一堂堂讨论课的头脑风暴中,还存在一次次实验数据的验证打磨里。

在中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学生们在实验室里为学科竞赛做着紧锣密鼓的准备。副部长赵忠认为,竞赛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我们的组织方式基本上是让同学自己去查阅文献、自主选题,然后由我们的实验教学中心来为他们提供非常好的实验室,让他们能够自主完成实验。”赵忠表示。

马嘉璨是生命科学与医学部2023级的本科生,今年刚上大二的她对实验的各个环节和设备了如指掌,俨然一个实验室小管家

她告诉记者,自己主要在为“iGEM(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的比赛做准备。参加比赛能让我最快地上手,让我从单纯在书本上学习知识变成自己去探索、去研究。

据马嘉璨和同伴们介绍,学部为学生们提供了多元开放的竞赛平台和设施完备的实验基地,每到课余闲暇时间,大家就会自发地到实验室讨论,完成竞赛课题。对大家来说,这里不仅是一个理实结合的实践课堂,也是提升多种能力的强引擎

在生命科学与医学部2022级本科生杨丰源看来,有同学做实验,有同学进行计算建模分析,也有同学负责网页搭建、视频剪辑、文章写作、成果汇报等等,这些对个人的综合能力培养都有很大帮助。”

赵忠告诉记者:“到现在,我们已经拿到很多很多的奖牌,我觉得奖牌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学生们的收获。”

创新育人模式,强化科研实践,中科大用开拓的培养范式引领创新之路。那么从培养到应用,有多远的距离?

在计算机学院华夏计算机科技英才班,老师和同学们交出了一份科教融汇的新答卷。

近年来,计算机学院深化校企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实现科研资源和教师资源共享,培育科研沃土,实现校企的“双向奔赴”。

叶升宇是华夏计算机科技英才班2020级的学生。如今已是研一学生的他,在本科期间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项目通过落地转化,目前已应用于企业的大语言模型中。

据叶升宇介绍,自己与企业合作开发的一套编程平台系统,能够帮助学习者在学习程序设计的过程中学习、编写程序代码,并为他们提供代码问题的答疑服务。

叶升宇表示:“企业能够给我们提供更广阔的视野,让我们能够了解到更多复合性应用场景的需求,并以此寻找科研创新的方向。”

除了校企联合建设学生成长“实验田”,计算机学院还充分落实学校“所系结合”的特色,同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软件所以及微软亚洲研究院等单位深度合作,打造人才培养“孵化器”。

2014届华夏计算机科技英才班毕业生、2014-2019年中国科大-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培博士李博杰就是学院合作发展中的一颗新星。谈到联合培养,他十分感慨。

当时我们在学校里边用的都是1G的网络,而微软用的是40G的世界最先进的网络。在那里,我们可以做很先进的网络实验,学到世界最领先的数据中心网络相关的知识。后来我也发表了应该说是世界最顶尖的论文。如果没有科大联合培养的机会,我当时很可能也没法去做这么好的科研。李博杰回忆道。

对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华夏计算机科技英才班首届负责人安虹也表示:我们给企业做更好的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企业反过来也能够反哺我们的教育。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良性的互动。”

从课程创新、以赛促学到所系结合、校企联动,15年间,拔尖计划共培养学生3341人,学校的拔尖人才培养交出一份数理基础厚、专业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优异答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周丛照表示:“在科学院所系结合英才班的基础上,支持拔尖计划人才的培养。要培养基础‘宽’、‘厚’、‘实’,专业‘精’、‘新’、‘活’的有用之才。未来我们希望,能培养更多人才,投身到国家最关键的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中去。”(记者:陶泓宇、滕子衎)

来源:中国教育电视台 2024-10-05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a-8D5-6UtKfzLlOoMFnz1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