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科技日报】汉镜铅同位素考古研究取得新进展

作者: 来源: 阅读次数: 日期:2024-07-26

科技日报讯 (记者吴长锋)记者7月23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科技考古实验室与大英博物馆、牛津大学、山东大学、安徽博物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等合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考古学与人类学科学》上发表了以“重构贸易历史:中国汉代及境外汉代铜镜的来源研究”为题的研究成果。

铜镜在我国汉代得到普遍使用的同时,也承载着文化交流的作用。铜镜沿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被广泛传播至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印度半岛、西伯利亚、中亚等地,是连接欧亚大陆和东亚各国的重要古代实物资料。日本学界自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日本出土汉镜的铅同位素进行溯源研究。结果表明,日本出土西汉镜与东汉镜铅同位素数据差异显著。基于此,日本研究者建立起日本出土西汉镜使用“华北铅”、东汉镜使用“华南铅”的简化模型。但中国出土汉镜是否符合这一简化模型,需要开展系统性科技考古分析工作。

研究人员对中国浙江安吉、安徽寿县、安徽阜阳、福建武夷山等地出土的共47面汉镜开展了铅同位素比值分析,并对其中采取到的金属本体样品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分析和金相组织结构的观察。综合现有中国不同地区出土汉镜的全部科技分析数据,研究人员在统一分期的基础上对其铅同位素数据分布的时代特征及铅同位素数据分布与汉镜生产、流通的关系进行探索,对汉镜的域外输出作重新解读。

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出土西汉镜的铅同位素数据既涵盖了日本出土西汉镜的数据分布范围,也涵盖了日本出土东汉镜的数据分布范围,但中国出土东汉镜与日本出土东汉镜铅同位素数据分布范围一致。西汉早期和中晚期铜镜的铅同位素数据分布没有变化,表明整个西汉时期金属铅的来源一直比较稳定;但西汉中晚期铜镜合金成分和微量元素数据分布相对其他时期更加集中,或可理解为这一时期朝廷“盐铁官营”政策的实施也影响到了铜镜手工业的生产管理。由此亦可解释西汉中晚期输出日本、泰国、阿富汗、匈奴和古滇王国等地的铜镜数据分布范围也基本相同这一现象。

上述研究结果也表明,日本出土的西汉铜镜仅来自当时中国生产铜镜的部分地区,可能与西汉时期中日交流的特定路线有关。本研究所获成果最为重要的学术意义,是证明了由日本出土汉镜研究获得的简化模型,不可简单应用于中国汉代铜镜产地的研究。

原文链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4-07/26/content_575229.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