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党中央决定,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集中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8月12日,“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名单公示,其中两位“科大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入选,他们都曾在合肥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留下自己的创新故事。
中国“预警机之父” 心系科大学子
据公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入选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名单。
王小谟于1938年11月生,2023年3月去世,享年84岁,是我国著名雷达专家和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等世界先进雷达和中国第一代机载预警系统,为我国雷达和预警机事业的创新与发展并步入国际先进行列作出突出贡献。
王小谟曾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等。他曾多次来到合肥,也一直关心中国科大的建设和人才培养。
1969年,32岁的王小谟和大批同事从南京被调往贵州都匀的深山中,成立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8研究所,研制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三坐标雷达。因为贵州深山环境闭塞,不利于研究所的长期发展。1986年,38所准备从贵州深山迁往合肥。
王小谟曾回忆:“当时安徽省、合肥市向我们抛出橄榄枝,并积极为38所的搬迁创造有利条件。合肥是个不错的地方,非常感谢当地的支持。”1988年底,38所开始了整体搬迁工作,最终落户安徽合肥。
时任所长的王小谟还决定在中国科大定向培养7名研究生,为中国雷达事业培养科研人才。在这期间,王小谟经常到合肥出差,只要一到合肥就会到中国科大看望几位学生,即使忙到晚上八九点,也会绕道前往,和年轻人说说38所的雷达研究情况,为他们的学业答疑解惑。
自此,王小谟与中国科大的缘分一直延续了下来。在他的关心支持下,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和中国科大合作共建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成立了王小谟网络空间科技英才班。他捐资设立了网络空间科技英才发展基金,用于支持中国科大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极大地激励着广大师生积极投身国家网络安全事业。
在2020年12月2日,王小谟网络空间科技英才发展基金成立大会之际,他为中国科大的师生们做了精彩的报告,鼓励后辈们始终学习、始终创新。
中国高温超导领航人在科大留下青春回忆
在此次公示中,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入选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名单。
赵忠贤出生于1941年1月,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第八、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他曾在中国科大就读物理专业,后来长期从事低温物理与超导研究,是中国高温超导的领航人。
据介绍,赵忠贤从小就对自然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18岁高考前,赵忠贤在副校长的桌子上看到了中国科大的招生简章。当了解到钱学森、华罗庚等众多著名科学家在此校执教时,他便决定报考中国科大,并以优异成绩顺利入学。
回忆起在中国科大求学的经历,赵忠贤较为难忘的就是师生们对学问的热情。他曾回忆,当时中国科大老校区的主楼刚建好,没有暖气,冬天上课大家却不觉寒冷。因为上课的老师们在课堂上越讲越来劲,一个大教室里挤着几百名学生,大家聚在一起听课,听着听着就热了,热的棉外套也得脱下去。
中国的高温超导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快速发展期是在20世纪70年代下半期以后。在中国科大求学期间,赵忠贤以第一志愿选择低温物理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并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接受科研训练,这为他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64年,完成学业的赵忠贤被分配到物理所低温物理室工作,后又前往英国进修超导物理。
1976年开始,赵忠贤开始在国内推动和开展高温超导研究,获得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1年,赵忠贤院士回到母校中国科大,为青年大学生作题为《超导技术研究和我们的使命》的学术报告,激励青年科研人才用科技报效祖国。
合报科学+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通客户端- 合报全媒体记者 刘小容
2024-08-13
原文链接:https://newspaper.hf365.com/hfwb/pc/content/202408/13/content_473312.html